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知识点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6、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7、圆周率实验:

8、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0、取近似数的方法: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

14、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15、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16、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7、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1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0、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2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2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23、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4、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26、小数的倒数:

27、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28、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9、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0、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31、减法的性质:

32、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33、小数乘法法则:

3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6、小数除法的意义

37、、长方形

38、、长方体

39、三角形

40、圆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同一底上的两底角和为90°的梯形,上下底中点的连线等于上下底中点的一半。

2、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3、0没有倒数和负倒数,一个非0的数除以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4、除0外,任何数的的0次方等于1。

5、已知单位“1”用乘法计算

6、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7、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圆的位置是由(__)确定的,圆的大小决定于(__)的长短。

13、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__)

1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__)

15、几个直径和为n的圆的周长=直径为n的圆的周长

16、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总体思路,记住一点,周长的概念,所有围成这个图形的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所以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时,首先把阴影部分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找出这个图形都由哪些线段、哪些曲线组合起来的。再分别求出这些线段、曲线的长度,最后相加。比如,这个图形:

17、半圆的面积,即整圆面积的一半:半圆面积=πr?÷2

1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19、观察的范围将眼睛、障碍物的最高处这两点连成线,并将这条线延长,线的一侧没被障碍物挡住的部分就是观察到的范围。站的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离观察物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20、百分数化成小数时,把(百分号)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形式,再化成(最简)分数。

21、生活中的百分率:

22、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23、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24、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5、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2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27、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8、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9、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0、只修改970405的某一个数字,就可使修改后的六位数能被225整除,修改后的六位数是_____。

3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32、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33、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34、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35、画线段图:

36、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就是1。

37、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8、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9、乘法分配律:

40、减法的性质:

41、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42、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43、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4、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45、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46、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7、化简比:

4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9、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50、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51、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52、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4、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5、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56、比和比例的联系:

57、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58、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59、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60、圆和点的位置关系: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0≤PO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小数除法法则:

3、连结梯形对角线中点的线段等于两底的一半。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7、找单位“1”的方法

8、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3、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__)。

1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15、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16、加法交换律:a+b=b+a

17、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2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1、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2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4、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5、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26、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7、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8、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3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5、、长方体

36、圆形

37、圆柱体

3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39、分数除法应用题:

4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42、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4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45、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46、小数的倒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比和比例的意义:

49、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50、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3、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7、求近似数:

8、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比的意义

10、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12、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3、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14、负数:

1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16、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7、圆柱的切割:

18、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19、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0、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2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2、33……、

23、看图答题

24、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5、摄氏度

26、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27、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8、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

29、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0、统计。

31、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2、画高:

33、税率

34、某人闲着无事,在纸上从9一直写到309,它一共写了多少个数字?

35、自然数从1到n,共用了942个数字,n是几?

36、在1、2、3、4、5……499、500.问数字“2”在这些数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37、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38、折线统计图:

39、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40、多位数乘法法则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5、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6、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8、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9、推论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10、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1、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12、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1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1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15、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8、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19、定理1 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0、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1、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2、关于坐标轴、原点的对称点:

2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4、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5、公式与性质:

26、要提高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首先可以从家庭引导,家长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言传身教,让孩子对数学有一种神秘的好感。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被自己吸引从而更好的对数学感兴趣。

27、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数*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28、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9、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滑曲线连接各点)。

30、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1、完全*方公式

32、同底数幂的除法

33、分组分解法:

34、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35、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36、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37、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

38、函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其中x做自变量,y是因变量.

39、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2、存在条件相同。3、0的算术*方根与*方根都是0

40、二元一次方程组

4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2、*均数

43、中位数与众数

44、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5、数据的离散程度

46、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47、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48、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49、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50、实数的绝对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2、正方体的*面展开图:

3、数轴:

4、有理数的运算:

5、添括号法则

6、直线的性质

7、圆:

8、等式的性质

9、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0、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1、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1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13、解:解出所列方程.

14、有理数的概念

1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6、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1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1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1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2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5、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26、定义:*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7、*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28、几何图形的组成

29、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0、①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1、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4、大于0的数是正数。

35、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36、数的大小比较:

3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38、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39、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0、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4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42、追赶问题: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距离

43、商品销售问题

44、储蓄问题

45、多项式:;

4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7、方程的概念:

48、去分母

4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50、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4、几何图形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6、有理数的运算:

7、添括号法则

8、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9、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10、等式的性质

11、有理数的概念

12、负数:小于0的数。

1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15、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1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7、乘法交换律:ab=ba

18、乘法分配律:a(b+c)=ab+ac

19、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22、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4、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2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6、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7、2 有理数

28、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29、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30、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1、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3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4、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35、数轴上一点a到原点的距离表示a的绝对值。

36、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7、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的那一项叫做多项式的次项。

38、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9、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40、科学的记录笔记

41、列代数式

42、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43、a可以表示什么数

44、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45、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46、可用字母表示为

47、可归纳为

48、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9、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50、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5、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6、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7、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8、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9、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10、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11、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12、公式:

13、连乘的简便计算:

1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1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1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7、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8、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9、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0、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21、【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2、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23、*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4、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26、关于0的一些规定:

27、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8、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9、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30、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31、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33、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3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35、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3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7、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8、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39、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0、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3、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4、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

7、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8、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9、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1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14、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15、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均数的实际问题。

16、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17、(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18、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19、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0、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22、半圆能围成圆锥,但整圆不能围成圆锥。

2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为前提。

24、统计。

25、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26、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27、折扣:

28、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29、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30、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31、圆锥的特征:

32、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3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4、求比值和化简比:

35、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6、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37、用比例解决问题:

38、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39、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0、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9)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易读错音节。权衡撇下撰写打扰要强好胜折服悲悯粘贴丑陋惬意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3、结合课文语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写。⑴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⑵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⑶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4、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5、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那么......那么......

6、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着......

7、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9、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大海捞针————————没处寻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6、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7、对牛弹琴————————白费劲

18、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19、竹笋出土————————节节高

20、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1、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2、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27、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28、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29、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30、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31、车到山前————————必有路

32、打破砂锅————————问到底

33、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3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5、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6、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8、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40、句子的构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0)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2、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

3、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4、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5、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6、.数量积与两个实数乘积的区别:

7、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的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8、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值可要搞清),在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你注意到了吗?

9、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性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10、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1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p="">

12、d=R—r两圆内切;两圆的圆心距离之和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差。

13、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4、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5、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

16、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1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18、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注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楚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19、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椭圆,双曲线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其只有一个交点,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20、线面*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21、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22、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23、余弦定理对于确定三角形形状非常有用,只需要知道角的余弦值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就可以确定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

24、如果函数f(x)在点x0处可导,那么函数y=f(x)在点x0处连续.

25、列举法:{a,b,c……}

26、“包含”关系—子集

27、“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28、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29、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30、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31、(1) (a>;0,a≠1,b>;0,n∈R+); (2) l og a N= ( a>;0,a≠1,b>;0,b≠1);

32、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34、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35、主动复*结提高。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时是教师替学生做总结,做得细致,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给自己做总结,老师不但不给做,而且是讲到哪,考到哪,不留复习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

36、集合元素具有

37、棱柱及其性质、*行六面体与长方体及其性质。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注意运用向量的方法解题)

38、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39、如何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矩形面积的几何意义。)

40、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