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乘法
3、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5、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6、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7、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8、共同点:
9、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0、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1、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3、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4、*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5、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6、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7、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18、三角形
1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0、尺规作图:
2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4、*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5、*行线的性质:
26、*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2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8、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29、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30、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31、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3、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4、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5、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36、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37、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39、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40、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6、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7、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8、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9、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0、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1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3、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4、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5、*行线的性质:
16、*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7、倒数
18、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19、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20、有理数减法法则
21、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2、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4、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 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5、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26、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7、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28、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29、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0、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31、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2、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3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4、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35、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6、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37、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38、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9、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40、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4、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5、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7、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8、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9、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1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1、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2、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14、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5、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16、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7、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8、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9、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0、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21、*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2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3、三角形
24、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5、(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6、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7、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2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9、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30、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1、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2、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4、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36、无理数
37、相反数
38、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39、算术*方根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2 有理数
2、3 有理数的加减法
3、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5、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6、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7、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8、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2、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3、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4、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5、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16、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17、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0、将由*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21、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22、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6、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27、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9、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0、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呼吸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
3、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7、显微镜:
8、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9、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14、多莉羊的例子p55,
15、细胞的分裂
1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18、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19、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20、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2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22、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23、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24、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25、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26、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7、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8、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2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30、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31、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32、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33、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34、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35、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36、谷氨酸发酵时
37、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38、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39、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4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41、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4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3、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45、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46、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47、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48、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4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50、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50句菁华
1、对,证明如下:
2、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7、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8、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9、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10、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11、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12、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1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14、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17、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18、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19、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20、、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23、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24、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25、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26、*行公理:
27、图形*移的性质:
28、乘方的性质
29、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
30、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3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3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3、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34、不等式的解:
35、不等式的解集:
36、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命题与定理的区别。
37、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证明: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8、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9、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0、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4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42、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3、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44、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5、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46、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47、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48、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9、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50、*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2、推论1
3、推论2
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6、点、线、面、体
7、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8、线段的性质
9、角的度量
10、①直线L和⊙O相交
11、切线的性质定理
12、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4、内公切线长=d-(R-r)
15、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16、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17、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9、公式与性质
20、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1、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2、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23、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4、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5、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26、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7、邻边相等的矩形。
2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2、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3、*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5、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6、*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37、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8、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9、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0、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1、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2、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43、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4、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45、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6、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7、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9、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50、不等式的解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5、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6、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7、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8、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9、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10、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11、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12、公式:
13、连乘的简便计算:
1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1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1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17、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8、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9、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0、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21、【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2、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23、*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4、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26、关于0的一些规定:
27、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8、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9、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30、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31、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33、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3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35、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3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7、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8、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39、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40、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