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6、循环小数问题:

7、732732写作10.732。

8、小数除以整数:

9、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0、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1、11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相减(大数减小

12、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13、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4、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5、100以内的质数歌谣

16、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17、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18、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19、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20、如果a能被b整除,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1、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方分米,这段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2、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3、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条棱相等。()

24、9×1.4+2×0.16200-(3.05+7.1)×18

25、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2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28、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7、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8、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9、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10、重叠法;

11、公式计算面积法;

1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1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

14、1*方米=100*方分米=10000*方厘米

15、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6、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8、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9、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3、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2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2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2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2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29、(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4、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更合适。

35、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3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7、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38、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3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40、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2、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4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5、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6、几个数的( 最大公因 )数的所有( 因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 倍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47、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多少块?

48、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的积是5040。那么,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各是多少岁?

49、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0、<<1,□里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写出所有可能]

5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5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55、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6、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7、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58、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60、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5、用计算器来验算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8、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9、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0、重叠法;

11、分割*移法;

12、公式计算面积法;

13、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4、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5、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关于“大约)应用题:

20、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2、*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24、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2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9、(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33、身份证码: 18 位

34、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35、可以表示起点

36、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7、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8、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9、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0、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1、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2、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多少块?

43、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4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45、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6、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47、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48、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9、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4、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5、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有理数乘法法则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13、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4、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16、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17、科学的记录笔记

1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0、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1、垂线段最短。

22、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3、*行线的性质:

24、无理数

25、绝对值

26、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27、*方根

28、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29、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30、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2、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3、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4、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面图形的面积、*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侧面积、*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及函数的*均值。

5、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会用简单变量代换 解某些微分方程。

6、会解欧拉方程。

7、能力层面

8、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9、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12、方程与方程组

13、角

1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1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7、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8、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9、定理

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1、推论3

2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3、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2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25、矩形判定定理2

26、菱形性质定理1

27、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28、菱形判定定理2

29、正方形性质定理1

3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31、*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33、判定定理2

34、性质定理1

3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6、切线的判定定理

3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38、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40、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41、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42、绝对值:

43、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44、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45、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46、集合与逻辑:集合的逻辑与运算(一般出现在高考卷的第一道选择题)、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47、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48、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通项、求和

49、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50、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在的导数。

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3、充要条件。

4、函数的单调性;

5、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6、弧度制;

7、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函数的奇偶性;

9、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0、线段的定比分点;

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13、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14、两条直线的交角;

15、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6、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8、直线和*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9、两个*面的位置关系;

20、两个*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1、棱柱;

22、排列;

2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4、随机事件的概率;

25、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26、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27、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28、空间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9、异面直线:

30、解决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3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

32、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3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34、扇形弧长l=nπr/180

3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37、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8、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39、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40、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4

4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A?B有两种可能

4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43、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44、常用的函数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45、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46、棱锥S—h—高V=Sh/3。

4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48、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4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50、等比数列性质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4、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5、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6、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7、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8、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衡。

9、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1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11、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12、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3、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14、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15、无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细胞或组织。

16、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果树嫁接)

17、*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18、*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卵在子宫发育,早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40周后从*分娩。

19、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

2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21、*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打开夺冠百分百16页能力提升6题7题)

2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23、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4、米勒的实验模拟原始大气,实验中的真空泵作用是抽取氧气(因为原始大气中没有氧),其中火花放电模拟的是雷电作用是提供能量,含有有机物的水溶液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25、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6、拟态:态结构形与周围事物相似。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7、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8、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猩猩、狒狒、长臂猿等)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9、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30、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1、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32、微生物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

33、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

34、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3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

36、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7、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牙接两种。

38、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意义

39、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0、植物的组织培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4、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5、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7、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8、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9、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10、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1、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2、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14、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5、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16、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7、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8、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9、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0、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21、*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2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3、三角形

24、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5、(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6、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7、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2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9、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30、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1、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2、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3、*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4、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36、无理数

37、相反数

38、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39、算术*方根

40、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化学性质——可燃性。

2、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4、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5、加热时注意事项:

6、加热前,要求容器外壁应干燥。

7、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预热,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8、给物质加热时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

9、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10、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11、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12、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13、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4、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5、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6、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7、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8、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9、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2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23、煤气:一氧化碳(co)

24、天然气:甲烷(ch4)

25、生铁/钢:(fe)

26、铁锈:(fe2o3)

27、氯化钠(nacl):食盐

28、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29、氧化钙(cao):生石灰

30、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1、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2、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33、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34、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5、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36、氯化钠(NaCl):食盐

37、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8、乙酸(CH3COOH):醋酸

39、汞(Hg):水银

40、化学用语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9)

——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3、2.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4、2.2*面与*面*行的判定

5、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一个*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面*行,则这两个*面*行。

6、2.3—2.2.4直线与*面、*面与*面*行的性质

7、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面*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面与此*面的交线与该直线*行。

8、定理:垂直于同一个*面的两条直线*行。

9、Venn图:

10、“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1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1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3、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14、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5、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6、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7、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8、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9、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0、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2、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3、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移,减一个数时向右*移)

24、知识点集中,概念和定理多:《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不管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会在每一章节列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定理的直接应用。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则是定理和性质。

25、圆方程

26、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27、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8、*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29、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30、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31、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32、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33、空间中的*行问题

3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5、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36、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37、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38、对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

39、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40、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0)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3、等比数列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5、(bn>0)是等比数列,则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6、向量的数量积:

7、*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8、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9、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0、交集;

11、逻辑连结词;

12、反函数;

13、对数的运算性质;

1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1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18、*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9、不等式的证明;

20、不等式的解法;

2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23、直线方程:

24、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25、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2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

27、导数的应用:

28、四种命题:

29、逻辑联结词:

30、面积、体积最(大)问题

3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而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32、二次项系数:如果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要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零和负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3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34、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35、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

36、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222222c2?a2?b2?2abcosC.

37、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38、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

39、,,成等差数列

40、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