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数学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6、循环小数问题:

7、732732写作10.732。

8、小数除以整数:

9、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0、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1、11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相减(大数减小

12、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13、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4、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5、100以内的质数歌谣

16、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17、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18、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19、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20、如果a能被b整除,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1、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方分米,这段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2、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3、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条棱相等。()

24、9×1.4+2×0.16200-(3.05+7.1)×18

25、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2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28、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60句菁华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5、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6、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7、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8、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9、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10、重叠法;

11、公式计算面积法;

1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1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

14、1*方米=100*方分米=10000*方厘米

15、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6、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7、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8、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9、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3、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2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2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2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2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29、(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33、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4、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更合适。

35、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3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7、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38、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3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40、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4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2、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4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5、1992所有的质因数的和是( 88 )。

46、几个数的( 最大公因 )数的所有( 因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几个数的( 最小公倍 )数的所有( 倍 )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47、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木块多少块?

48、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他们的年龄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的积是5040。那么,小红、小兰、小刚和小华各是多少岁?

49、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50、<<1,□里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写出所有可能]

5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5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5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55、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56、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7、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58、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60、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5、用计算器来验算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8、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9、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0、重叠法;

11、分割*移法;

12、公式计算面积法;

13、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4、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5、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关于“大约)应用题:

20、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2、*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24、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2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9、(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33、身份证码: 18 位

34、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35、可以表示起点

36、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7、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8、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9、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0、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1、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2、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多少块?

43、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4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45、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6、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47、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48、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9、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4、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5、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有理数乘法法则

8、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9、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1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13、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4、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15、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16、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17、科学的记录笔记

18、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9、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0、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1、垂线段最短。

22、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3、*行线的性质:

24、无理数

25、绝对值

26、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27、*方根

28、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29、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30、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小数除法法则:

3、连结梯形对角线中点的线段等于两底的一半。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7、找单位“1”的方法

8、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3、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__)。

1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15、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16、加法交换律:a+b=b+a

17、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2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1、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2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4、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5、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26、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7、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8、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3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5、、长方体

36、圆形

37、圆柱体

3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39、分数除法应用题:

4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42、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4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45、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46、小数的倒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比和比例的意义:

49、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50、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加减混合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4、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6、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7、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检验、写出答案。

9、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10、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1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14、公式:

15、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6、关于“大约”的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17、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18、2×7=14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19、先看图,再填空★★★ ★★★ ★★★ ★★★

20、数一数

2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2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24、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26、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7、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28、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9、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30、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3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32、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33、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4、10个一千是一万。

35、(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36、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7、利率

38、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9、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0、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41、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3、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知识点:(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44、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4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4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4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48、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9、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0、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50句菁华

1、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3、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7、只要是*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8、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9、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10、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11、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12、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3、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14、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5、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6、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17、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18、小明去旅游,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19、图书馆原来有科技书674本,现有多少本?(4分)

20、计算13×3,可以先算()×3=(),再算()×3=(),最后算()+()=(),所以13×3=()。

21、33×2=66。()

22、因为3×5=15,所以300×5=1500。()

23、我有24元钱,姐姐的钱是我的2倍,姐姐有多少元钱?

24、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6、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90°(角的度数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27、在方格纸上画角时,选定方格纸的一个横竖线交叉点为角的顶点,另一边就沿着横线或竖线画,这样画清楚干净,而且直角更好画,不易丢分。

28、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29、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30、1时30分=()分1分55秒=(115)秒

31、利民超市上午9:00营业,晚上8:00关门。这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小时。

32、小明做一道数学口算题大约需要3()。

33、莉莉跳100下绳子用了30()。

34、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

35、王红1分钟能做8道数学口算题,那么,她能用6分钟能完成45道口算题吗?

36、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7、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38、把一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39、一本书有21页,*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40、东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41、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9涂红色,它的59蓝色,没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43、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44、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5、公式

46、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47、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48、(关于“大约)应用题:

49、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50、*行四边形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40句菁华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乘法

3、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5、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6、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7、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8、共同点:

9、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0、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1、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3、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4、*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a+b)(a—b)。

15、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6、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7、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18、三角形

19、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0、尺规作图:

2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4、*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5、*行线的性质:

26、*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2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8、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29、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30、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31、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3、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4、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5、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36、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37、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39、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40、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2、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πr2h ;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

3、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圆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7、求近似数:

8、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 …….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比的意义

10、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12、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13、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14、负数:

1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16、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17、圆柱的切割:

18、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19、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0、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2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2、33……、

23、看图答题

24、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5、摄氏度

26、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27、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8、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

29、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0、统计。

31、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2、画高:

33、税率

34、某人闲着无事,在纸上从9一直写到309,它一共写了多少个数字?

35、自然数从1到n,共用了942个数字,n是几?

36、在1、2、3、4、5……499、500.问数字“2”在这些数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37、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38、折线统计图:

39、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40、多位数乘法法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