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5、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6、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7、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8、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9、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10、列举法︰12的因数有:1,2,3,4,6,12
11、用集合表示︰
12、常见、最小
1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树状图
14、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
15、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16、长方体最多有( )个相对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个面的完全相同。
17、正方体有( )个面,这些面都是( )形,( )个点,( )条棱长。它所有的棱长都( )。
18、要焊接一个长10cm,宽8 cm,高6 cm的长方体框架,要准备10cm,8 cm,6 cm的铁丝各( )条。
19、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0、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
21、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
2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3、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5、*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6、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2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30、4米的5(1)和1米的5(4)同样长。
3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32、双向*移
33、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34、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5、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36、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
37、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
38、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3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40、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41、跑圈问题
4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43、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4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45、积与因数的关系:
46、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7、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48、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9、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0、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5、用计算器来验算
6、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8、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9、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0、重叠法;
11、分割*移法;
12、公式计算面积法;
13、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14、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5、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17、(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8、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9、(关于“大约)应用题:
20、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2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2、*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3、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24、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2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2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27、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9、(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33、身份证码: 18 位
34、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35、可以表示起点
36、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37、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8、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9、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0、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41、A、B、C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B=C,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最大公因数是( B ),C是( A )的因数,A是B的(倍 )数。
42、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多少块?
43、某工厂有煤5吨,如果每天烧 吨,这些煤可烧( 5÷ =5÷0.2=25 )天;如果每天烧这些煤的 ,这些煤可烧( 5 )天。
4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45、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6、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47、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48、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9、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50、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
1、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2、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4、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7、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8、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9、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
10、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1、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1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3、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吨。
14、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表示( )
15、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
16、5x表示5个x相乘。( )
17、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
18、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19、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20、乘法交换律:axb=bxa
2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2、【体积单位换算】
2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4、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25、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26、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27、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8、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9、用计算器来验算
30、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3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3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33、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相同。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35、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37、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38、公式:
39、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40、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4、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6、循环小数问题:
7、732732写作10.732。
8、小数除以整数:
9、当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
10、当被除数(不为0)除以一个小于它的数时,商大于1。
11、11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相减(大数减小
12、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13、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14、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5、100以内的质数歌谣
16、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17、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18、20以内的自然数中(包括20),奇数有()偶数有()
19、5□中最大填()时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的约数有()
20、如果a能被b整除,则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1、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6*方分米,这段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2、一个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3、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条棱相等。()
24、9×1.4+2×0.16200-(3.05+7.1)×18
25、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加快速度用了4小时,他往返一次*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2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28、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0、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5、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6、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7、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8、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9、“有余数除法”的复习。
10、“方向和路线”的复习。
1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12、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13、实数
14、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15、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16、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7、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18、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19、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0、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1、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22、差=被减数—减数
2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4、56页例5
25、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6、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7、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28、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29、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0、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1、厘米和米
32、笔算减法
3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3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35、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6、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7、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38、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39、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0、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1、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右图。顶点
42、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4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4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4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46、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7、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48、差=被减数-减数
49、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50、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某人酒后车祸,脊髓从胸部折断,以后他排尿的情况可能是(B)
2、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
3、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形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
5、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6、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
7、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8、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的*类型。
9、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10、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在*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11、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的是鼠的个体大小,注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启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2、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1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14、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5、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16、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17、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18、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19、动物的行为分类:
20、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21、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桃花是两性花,单生花,异花传粉的花,传粉媒介是昆虫,桃的食用部分是果皮。玉米是单性花,组成花序,是雌雄同株植物,异花传粉的花,传粉媒介是风力。
2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逐步分解贮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
23、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24、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5、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6、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27、细菌的结构:课本图(73页)
28、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9、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30、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31、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2、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3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3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3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36、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3对足和2对翅。
37、节肢动物的特点是:
3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39、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幼蛙捕食昆虫、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40、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41、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蚂蚁群体、狮子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群体等
4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蜜蜂是靠跳舞来传递信息。
4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
44、细菌靠细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45、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们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真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的。
46、植物分类主要观察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47、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8、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49、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50、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学习别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5、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10、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1、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3、“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1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16、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7、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8、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情绪,这主要是“易水”一词的意象引起的。请你说说“易水”作为“悲壮”意象的典故。
19、“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0、“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2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2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4、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5、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6、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7、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9、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30、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31、语文水*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32、用原文填空。
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4、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35、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状写“我”在柔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前四句写“仰望”,第5——8句写“欲睡”,第9——10句写“沉睡”。
36、支点法
37、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38、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39、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40、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41、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4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3、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44、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5、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46、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47、课文内容把握
48、见往事:了解历史。
4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5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