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程与方程组
2、点,线,面
3、角
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6、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8、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0、角边角公理(
11、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3、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1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1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16、*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17、菱形判定定理1
1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19、*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0、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21、判定定理2
22、性质定理1
23、性质定理3
24、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5、切线的判定定理
26、切线的性质定理
27、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8、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29、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30、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32、反证法
33、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34、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35、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方根与*方根都是0
36、相反数:
37、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38、有理数加法法则:
3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0、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1、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2、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3、角边角公理(
4、定理3
5、勾股定理
6、*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8、矩形判定定理1
9、矩形判定定理2
10、几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11、(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12、乘方的定义:
13、*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14、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1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16、几何图形
1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18、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19、性质定理3
20、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2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22、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2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27、去括号法则
28、角的度量
29、角的*分线
30、角的性质
3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32、①直线L和⊙O相交
33、一元一次方程
34、切割线定理
35、有理数加法
36、正三角形面积√3a^2/4
37、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38、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9、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0、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41、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4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3、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4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4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6、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47、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48、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49、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0、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51、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52、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53、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54、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55、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56、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5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58、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59、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60、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61、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62、四边形
63、图形的*移和旋转
64、统计
6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6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67、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6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6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0、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1、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72、*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73、*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74、*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7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7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77、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78、*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79、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0、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8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82、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8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84、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5、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86、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87、乘法与因式分解
88、三角不等式
89、判别式:
90、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9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92、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93、*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行的两条直线,互为*行线。a∥b(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94、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95、证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96、坐标:数轴(或*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97、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98、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99、三大规律
100、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3、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4、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9、代数式
10、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1、角
1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1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1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7、推论
1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9、推论1
20、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1、矩形性质定理1
22、菱形性质定理2
2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4、(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25、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6、性质定理1
27、性质定理2
28、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tan(a)=cot(90-a),cot(a)=tan(90-a)
29、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0、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1、切线的性质定理
32、①两圆外离
33、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34、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35、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6、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7、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9、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40、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数学初中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2、函数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4、*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6、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7、推论2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9、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2、矩形判定定理1
13、菱形性质定理1
14、菱形判定定理1
1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16、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7、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8、梯形中位线定理
19、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0、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1、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22、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23、相交弦定理
24、正n边形的面积Sn=pnxrn/2
25、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26、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27、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8、对称性:*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9、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0、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31、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33、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3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3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6、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3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39、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40、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2、正方体的*面展开图:
3、数轴:
4、有理数的运算:
5、添括号法则
6、直线的性质
7、圆:
8、等式的性质
9、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0、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1、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1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13、解:解出所列方程.
14、有理数的概念
1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6、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1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1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1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2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5、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26、定义:*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7、*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28、几何图形的组成
29、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0、①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1、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4、大于0的数是正数。
35、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36、数的大小比较:
3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38、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39、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40、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4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42、追赶问题:速度差×追赶时间=追赶距离
43、商品销售问题
44、储蓄问题
45、多项式:;
4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7、方程的概念:
48、去分母
4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50、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两种反射现象
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3、*面镜对光的作用
4、*面镜成像的特点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6、*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7、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8、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9、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10、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14、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15、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16、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17、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18、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19、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20、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2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速度
23、自由落体
24、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25、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26、镜头是凸透镜;
27、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8、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9、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30、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31、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2、计算:公式法/二力*衡法。
33、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衡。0≤F=f0≤fm
3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3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36、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37、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38、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39、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40、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2、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3、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H4+10OH——8e— =CO32—+7H2O;正极:4H2O+2O2+8e— =8OH—。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10、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4、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5、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6、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7、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8、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9、化学*衡的特征
10、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衡关系式中。
11、化学*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__进行程度_____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衡时_生成物___的浓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应___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__完全___,反应物转化率越_高___。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_105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1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衡及不*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衡。(Q:浓度积)
13、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衡互称为等效*衡。
14、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7、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8、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9、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20、常用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2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2、离子放电顺序
23、熟石灰、消石灰:Ca(OH)213.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24、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15.绿矾:FaSO4·7H2O16.干冰:CO2
25、铁红、铁矿:Fe2O327.磁铁矿:Fe3O428.黄铁矿、硫铁矿:FeS2
26、铜绿、孔雀石:Cu2(OH)2CO330.菱铁矿:FeCO331.赤铜矿:Cu2O
27、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33.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28、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40.尿素:CO(NH2)
29、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30、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32、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33、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3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35、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36、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3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3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39、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40、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