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①直线L和⊙O相交d﹤r
4、推论: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8、①两圆外离d﹥R+r
9、正三角形面积√3a2/4a表示边长
10、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12、1=3.14 2=6.28 3=9.42 4=12.56 5=15.7 6=18.84
13、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r^2 S环=(R^2-r^2)
1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
15、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6、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7、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8、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9、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0、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1、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2、内公切线长= d-R-r外公切线长= d-R+r
23、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2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26、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7、圆的面积S=πr
28、圆锥侧面积S=rl
29、圆的标准方程
30、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3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3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33、圆的周长C=2πr=πd
34、圆锥侧面积S=πrl
35、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6、①直线L和⊙O相交 d
37、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8、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39、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0、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3、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4、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9、代数式
10、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1、角
1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1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14、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7、推论
1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9、推论1
20、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1、矩形性质定理1
22、菱形性质定理2
2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4、(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25、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6、性质定理1
27、性质定理2
28、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tan(a)=cot(90-a),cot(a)=tan(90-a)
29、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0、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1、切线的性质定理
32、①两圆外离
33、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34、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35、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6、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7、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9、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40、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重难点:初步建立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观念,正确将几何条件与代数表示进行转化,定量地研究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根据两个独立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2、基本要求: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利用代数方法判断定点是否在曲线
3、2.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
4、2.2*面与*面*行的判定
5、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一个*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面*行,则这两个*面*行。
6、2.3—2.2.4直线与*面、*面与*面*行的性质
7、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面*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面与此*面的交线与该直线*行。
8、定理:垂直于同一个*面的两条直线*行。
9、Venn图:
10、“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1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1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3、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14、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5、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6、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7、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8、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9、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0、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2、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3、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移,减一个数时向右*移)
24、知识点集中,概念和定理多:《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不管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会在每一章节列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定理的直接应用。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则是定理和性质。
25、圆方程
26、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27、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8、*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29、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30、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31、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32、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33、空间中的*行问题
3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5、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36、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37、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38、对数列的定义、性质理解错误
39、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40、忽视三视图中的实、虚线致误
——数学中考圆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反证法
2、圆的定义
3、直线圆的与置位关系
4、线直与圆有唯公一共时,点做直叫与圆线切
5、弦切角于所等夹弧所对的的圆心角
6、圆切线垂的直过切于点半径
7、弧、优弧、劣弧
8、圆的轴对称性
9、圆心角
10、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11、切线长定理
1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3、圆心距
14、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15、中心角
16、正多边形的定义
17、正多边形的画法
18、圆锥的侧面积
19、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20、1=3.14 2=6.28 3=9.42 4=12.56 5=15.7 6=18.84
21、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2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3、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4、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2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26、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7、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0、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31、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分线;
34、圆心:圆中心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35、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36、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37、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比是π:4。在一个圆里画一个最大正方形的,圆的直径的长度等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正方形的面积=对角线×对角线÷2=直径×直径÷2。
38、环形的周长=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39、半圆面积=圆面积÷2公式为:S=πr2÷2
40、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小学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加减混合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4、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6、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7、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检验、写出答案。
9、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10、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1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14、公式:
15、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6、关于“大约”的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17、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18、2×7=14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19、先看图,再填空★★★ ★★★ ★★★ ★★★
20、数一数
2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22、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24、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26、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7、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28、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9、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30、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3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32、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33、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4、10个一千是一万。
35、(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36、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7、利率
38、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9、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0、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41、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4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3、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知识点:(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44、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4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4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4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48、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9、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0、几种图形,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则,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高考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西南—*定"三藩"之乱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4、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5、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6、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7、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8、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9、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10、拜尔的实验
11、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部分同学*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同学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12、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13、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应用
14、*面向量: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15、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6、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17、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8、函数的导数与导数值的区别与联系:导数是原来函数的导函数,而导数值是导函数在某一点的函数值,导数值是常数.
19、*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面镜垂直,像到*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2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21、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22、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23、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24、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25、近视的形成:
26、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27、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28、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29、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30、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31、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3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8、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3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4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4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5、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46、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4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49、DNA,R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50、糖类: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6、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7、圆周率实验:
8、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9、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0、取近似数的方法:
1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
14、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15、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16、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7、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1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9、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0、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21、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2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23、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4、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26、小数的倒数:
27、各类地形中,什么地形面积?什么最小?
28、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9、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0、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31、减法的性质:
32、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33、小数乘法法则:
3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6、小数除法的意义
37、、长方形
38、、长方体
39、三角形
40、圆形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3、说明
4、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6、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7、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
8、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
9、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
10、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11、电流表的使用
12、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3、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 可知,因为
14、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15、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16、电能可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17、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几个重要参数:“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A;“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5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2500转。
18、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19、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I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20、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21、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22、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3、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5、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26、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27、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28、杠杆调*:左高左调;天*调*: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2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30、用电器:消耗电能;
31、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33、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4、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3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36、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3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38、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9、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40、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物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两种反射现象
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3、*面镜对光的作用
4、*面镜成像的特点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6、*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7、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8、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9、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10、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14、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15、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16、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17、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18、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19、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20、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2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速度
23、自由落体
24、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25、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26、镜头是凸透镜;
27、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8、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9、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30、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31、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2、计算:公式法/二力*衡法。
33、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衡。0≤F=f0≤fm
34、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35、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36、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37、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
38、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39、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40、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3、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4、“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5、(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的子集”.
6、单调性和奇偶性
7、等差数列中
8、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9、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站在轴上(起点在轴上)”、余弦线“躺在轴上(起点是原点)”、正切线“站在点处(起点是)”.务必重视“三角函数值的大小与单位圆上相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正弦’‘纵坐标’、‘余弦’‘横坐标’、‘正切’‘纵坐标除以横坐标之商’”;务必记住:单位圆中角终边的变化与值的大小变化的关系为锐角
10、向量运算的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请注意:向量运算中向量起点、终点及其坐标的特征.
11、两非零向量*行(共线)的充要条件
12、*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a= e1+ e2.
13、利用重要不等式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 (或a,b非负),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等四同时).
14、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
15、计算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面的垂线找射影,或向量法(直线上向量与*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三余弦公式(最小角定理),或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注:一斜线与*面上以斜足为顶点的角的两边所成角相等斜线在*面上射影为角的*分线.
16、求几何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换)法、比例(性质转换)法等.注意:补形:三棱锥三棱柱*行六面体
17、球体积公式。球表面积公式,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
18、多项式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9、导数与极值、导数与最值:
20、*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2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22、映射:注意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2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25、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为奇函数;
26、一般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a+x)=2b—f(a—x),则y=f(x)的图象关于点(a,b)成中心对称;
27、棱锥
28、拟柱体
29、直圆锥
30、球缺
31、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2、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33、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34、在△ABC中,∠C=90°,a=1,c=4,则sinA的值为
35、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36、函数值域的求法:
37、圆柱体:
38、写出点M的集合;
39、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行
40、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2、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4、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5、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9、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10、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1、阿房宫赋 杜牧
12、登高 杜甫
13、归园田居 陶渊明
14、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15、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6、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8、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19、策
20、致
21、北
2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2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26、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2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28、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2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30、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31、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33、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35、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36、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文言虚词
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一词多义
(1)师
37、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8、《诗经》三首
39、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40、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