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语文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4、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5、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6、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7、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8、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9、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10、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1、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1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3、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4、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5、车到山前——必有路

16、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7、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瞎子点灯——白费蜡

20、兔子尾巴——长不了

21、偷鸡不成——蚀把米

22、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5、猫哭耗子——假慈悲

2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27、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28、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9、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3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2、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3、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34、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5、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6、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3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8、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39、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40、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1)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结尾

2、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可以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声合调

6、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7、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8、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9、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10、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11、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12、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3、商丘应天府

14、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15、夸张

16、排比

17、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18、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19、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20、形容春天的成语:

21、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22、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3、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24、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称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心里想些什么,尤其要写好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矛盾、斗争。心理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

25、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27、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34、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5、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6、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8、《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39、《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40、《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1、《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4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4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7、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8、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9、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50、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2)

——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7、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8、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9、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0、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1、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2、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4、车到山前——必有路

15、打破砂锅——问到底

16、虎落*阳——被犬欺

1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8、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9、船到桥头——自会直

20、芝麻开花——节节高

21、老虎拉车——谁敢

2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3、壶中无酒——难留客

24、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6、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7、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9、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0、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31、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32、AABB式

33、ABB式

34、AAB式

35、一个又一个的形式

36、( )极了

37、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38、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9、不强调进步

40、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3)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4、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5、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点—3点,五更3点—5点。

6、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7、《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8、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9、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10、桑梓:家乡

11、巾帼:妇女

12、汗青:史册

1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14、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15、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6、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7、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18、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9、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0、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1、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2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常事放在眼里。

23、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24、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25、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26、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27、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28、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29、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30、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31、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32、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33、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34、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35、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36、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3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38、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39、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4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4)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点 40句菁华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3、《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4、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5、《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6、《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7、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者,打虎武松也。

8、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9、《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武松、李逵,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宋江、卢俊义。

10、《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11、《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1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明》

1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14、春雾风,夏雾睛,秋雾阴,冬雾雪。

15、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16、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17、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18、写出下列汉这的笔顺。

19、按偏旁写字组词。

20、按要求填表

21、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习。

22、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习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23、由于他的过错,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在法庭上,他留下了忏(chàn)悔的眼泪。

24、昨夜的一场(chǎnɡ)雨,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25、在诗中的第一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是所感。

26、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赞美母爱或是亲情的呢?

27、本诗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28、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29、从诗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30、《悯农二首》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1、《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2、《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5、《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6、《清*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7、《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8、《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9、《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40、《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5)

——小学语文总结知识归纳 40句菁华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字母。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6、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7、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8、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9、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10、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11、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2、注意ü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13、注意儿化音变。

14、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15、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16、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17、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习惯,特别要留心这个词语用在什么场合,常跟哪些词语搭配。

18、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19、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20、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21、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22、形容人的外貌: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

23、描写友情成语: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忘年之交、友好相处、天涯比邻、一见如故

24、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25、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26、表示英勇行为的成语: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27、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28、与读书有关的成语:韦编三绝、一览成诵、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马观花、博览群书

29、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坚持不懈

30、形容谦虚的: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31、描写建筑物的:金碧辉煌、鳞次栉比、富丽堂皇、造型细致、古香古色、气势雄伟、摩天大楼

32、含有比喻的:呆若木鸡、心如刀割、泪如泉涌、光阴似箭、胆小如鼠、挥汗如雨、视死如归

33、形容时间的成语:快: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稍纵即逝慢: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如隔三秋 宝贵:尺璧寸阴、一刻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

34、形容焦急不安的: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迫不及待、燃眉之急

35、含有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36、反问。反问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37、并列式

38、总分式

39、《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40、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扩展6)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 40句菁华

1、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3、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4、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5、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8、老虎拉车--------谁敢

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0、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11、猫哭耗子--------假慈悲

12、对牛弹琴--------白费劲

13、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1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5、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1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8、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19、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0、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21、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22、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23、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4、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25、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26、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27、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28、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29、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30、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31、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32、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3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34、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35、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36、打破砂锅--------问到底

37、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8、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39、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40、新官上任--------三把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