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语文,知识点总结

1、结尾

2、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可以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声合调

6、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7、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8、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9、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10、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11、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12、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3、商丘应天府

14、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15、夸张

16、排比

17、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18、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19、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20、形容春天的成语:

21、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22、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3、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24、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称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心里想些什么,尤其要写好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矛盾、斗争。心理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

25、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27、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34、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5、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6、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8、《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39、《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40、《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1、《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4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4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7、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8、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9、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50、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1)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2、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3、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4、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5、《新闻两则》

6、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7、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8、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9、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10、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1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13、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思维导图作文法》说明文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 必应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14、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5、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6、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19、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20、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21、不入虎x,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2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2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4、描写山的成语:

25、语言积累类:

26、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27、阅读

28、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29、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30、掌握记叙一件事的方法。所谓叙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二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三是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写。无论按哪种顺序都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

31、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3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3、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4、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5、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6、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7、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9、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44、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5、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6、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9、《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50、《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2、既然:这里是已然的意思。

53、赏析

54、则

55、然

56、以

57、且

58、于

59、判断句

60、倒装句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2)

——小学语文11个基础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单韵母:a、o、e、i、u、ü、(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4、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5、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6、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7、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8、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车到山前——必有路

11、虎落*阳——被犬欺

12、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4、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5、芝麻开花——节节高

16、新官上任——三把火

17、兔子尾巴——长不了

18、偷鸡不成——蚀把米

19、猫哭耗子——假慈悲

20、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1、板上订钉——跑不了

22、竹笋出土——节节高

23、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4、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6、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27、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8、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29、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0、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2、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3、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4、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35、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6、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3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38、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9、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40、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3)

——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2、前后矛盾;

3、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4、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5、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6、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

7、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8、回延安

9、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10、篇末点题;

11、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12、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1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14、喝:武松大喝(ha)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a)彩。

15、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16、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17、载:据史*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8、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在家和(hu?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a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9、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动词)人。

20、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ng)而散。

21、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22、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3、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24、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

25、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

26、恶:这条恶(a)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27、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型做出来的。

28、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a)。

29、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30、弹:这种弹(dān)弓弹(tán)力很强。

31、古今异义

32、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3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34、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35、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36、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37、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38、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9、同音字

40、注意修辞上的一致性,仿句要与例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符合句子的语境。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4)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句菁华

1、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2、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3、角边角公理(

4、定理3

5、勾股定理

6、*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8、矩形判定定理1

9、矩形判定定理2

10、几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11、(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12、乘方的定义:

13、*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14、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1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16、几何图形

1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18、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19、性质定理3

20、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2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22、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2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27、去括号法则

28、角的度量

29、角的*分线

30、角的性质

3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32、①直线L和⊙O相交

33、一元一次方程

34、切割线定理

35、有理数加法

36、正三角形面积√3a^2/4

37、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38、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9、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0、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41、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4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3、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4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4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6、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47、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48、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49、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0、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51、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52、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53、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54、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55、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56、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5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58、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59、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60、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61、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62、四边形

63、图形的*移和旋转

64、统计

6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6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67、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6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6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70、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1、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72、*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73、*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74、*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7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7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77、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78、*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79、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0、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8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82、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8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84、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5、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86、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87、乘法与因式分解

88、三角不等式

89、判别式:

90、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9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92、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93、*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行的两条直线,互为*行线。a∥b(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94、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95、证明: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96、坐标:数轴(或*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97、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98、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99、三大规律

100、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5)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50句菁华

1、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2、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3、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4、“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7、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8、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9、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1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11、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12、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13、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1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1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16、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7、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18、“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19、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20、科举制的诞生:

21、被称为天可汗的是。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2、“”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23、唐玄宗时,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与他相关的建筑是。

24、唐太宗时,高僧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5、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

2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唐朝医学家的名言。他的医药学著作是《》。

27、960年,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史称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8、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奸臣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炸秦桧——油条)

29、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0、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31、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3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33、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34、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35、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6、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37、唐初:《秦王破阵乐》

38、盛唐:《霓裳羽衣曲》

39、战前形势

40、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4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45、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4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47、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48、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9、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50、战前形势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东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刘备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地盘,但他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实力有所发展。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6)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2、推论1

3、推论2

4、*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5、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6、点、线、面、体

7、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8、线段的性质

9、角的度量

10、①直线L和⊙O相交

11、切线的性质定理

12、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4、内公切线长=d-(R-r)

15、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16、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17、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9、公式与性质

20、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1、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2、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23、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4、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5、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26、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7、邻边相等的矩形。

2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2、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3、*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5、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6、*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37、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8、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9、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0、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1、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2、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43、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4、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45、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6、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7、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9、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50、不等式的解法: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7)

——小学语文六年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易读错音节。权衡撇下撰写打扰要强好胜折服悲悯粘贴丑陋惬意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任选两个造句。折服悲悯景仰唐突顶礼膜拜静默恬静由衷震颤神秘莫测

3、结合课文语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写。⑴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⑵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⑶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4、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5、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那么......那么......

6、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着......

7、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9、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1、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2、大海捞针————————没处寻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6、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7、对牛弹琴————————白费劲

18、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19、竹笋出土————————节节高

20、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21、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2、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2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24、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5、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26、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27、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28、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29、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30、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31、车到山前————————必有路

32、打破砂锅————————问到底

33、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3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35、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36、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8、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40、句子的构成。


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扩展8)

——语文基础知识 40句菁华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4、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5、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6、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7、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8、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9、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10、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1、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1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3、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4、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15、车到山前——必有路

16、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7、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瞎子点灯——白费蜡

20、兔子尾巴——长不了

21、偷鸡不成——蚀把米

22、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5、猫哭耗子——假慈悲

2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27、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28、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29、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3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2、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3、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34、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35、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36、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37、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38、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39、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40、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