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生物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4、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5、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6、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8、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9、植物的四大组织:

10、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1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14、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15、病毒的种类

16、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7、生长最快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8、显微镜:

19、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0、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的)。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1、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2、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管理和调控部门”)。

2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2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25、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6、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27、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8、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9、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1、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32、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3、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36、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7、芽中有分生组织,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幼苗形成后,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成,花由花芽发育而成。

38、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39、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40、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41、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42、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45、*卵靠近珠孔

46、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47、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48、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49、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50、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51、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52、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53、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54、染色体进行复制

55、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56、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57、花的结构(课本102)

58、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59、天竺葵的实验

6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衡。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60句菁华

1、呼吸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6、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8、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9、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0、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1、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12、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1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1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15、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6、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7、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8、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20、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21、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22、幼根的生长

23、花的结构(课本102)

2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5、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26、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27、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28、拟态:生物形态、色泽模拟背景生物体,(如:竹节虫、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有的螳螂成虫的翅展开时像鲜艳的花朵,若虫的足像美丽的花瓣、蜂兰。)

29、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30、物质和能量沿着

31、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32、植物的四大组织:

3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4、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35、*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36、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37、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38、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

39、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0、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41、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42、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43、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44、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45、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46、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47、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48、C4植物

49、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50、乔木层↑

51、HIV潜伏期10年

52、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53、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54、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55、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56、判断:

5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58、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59、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60、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呼吸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

3、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7、显微镜:

8、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9、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14、多莉羊的例子p55,

15、细胞的分裂

1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18、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19、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20、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2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22、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23、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24、适应的普遍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25、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26、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7、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8、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2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30、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31、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32、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33、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34、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35、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36、谷氨酸发酵时

37、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38、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39、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4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41、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4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3、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45、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46、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47、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48、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4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50、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物质和能量沿着

2、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3、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4、植物的四大组织:

5、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6、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7、多莉羊的例子p53;

8、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9、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10、草履虫的结构(P68)【其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11、种子的萌发(P88)

12、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3、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4、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1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1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9、生物圈的范围

20、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23、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4、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25、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26、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2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28、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29、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作用

30、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31、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32、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33、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34、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35、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36、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37、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38、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39、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组成、年龄组成

40、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41、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42、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43、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44、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45、细胞中的物质

4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47、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7、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8、花的结构(课本102)

49、运输途径

50、蒸腾作用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4)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小数除法法则:

3、连结梯形对角线中点的线段等于两底的一半。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5、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分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方法

7、找单位“1”的方法

8、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20是25的几分之几? 20÷25=4/5

10、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3、甲圆直径长8厘米,是乙圆直径的40%。乙圆的周长是(__)。

1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15、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16、加法交换律:a+b=b+a

17、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18、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1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20、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1、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2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2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4、分数单位: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5、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26、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27、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8、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10。

3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3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3、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3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5、、长方体

36、圆形

37、圆柱体

3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39、分数除法应用题:

40、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42、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4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4、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45、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46、小数的倒数:

47、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48、比和比例的意义:

49、圆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50、内心和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5)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5、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6、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7、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8、线形动物

9、1环节动物的特征

10、软体动物

11、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2、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3、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4、3蝗虫的结构特征

15、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6、1社会行为的特征

17、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18、1分布

19、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1、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2、联想记忆法。

23、联系自然实际。

24、联系生活实际。

2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6、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27、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28、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29、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30、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3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32、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3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34、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35、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36、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37、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8、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39、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40、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4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4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44、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4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46、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47、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48、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当稳定状态的现象

49、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50、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6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2 有理数

2、3 有理数的加减法

3、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5、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6、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7、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8、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2、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3、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4、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5、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16、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17、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18、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19、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20、将由*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21、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22、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2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24、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5、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这种中,a叫底数,叫做指数。当看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26、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27、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9、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0、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