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2、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3、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4、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5、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6、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适宜。
7、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
8、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9、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10、负:倚仗。
11、修敬:致敬。
12、间(jiàn):抄小路,与上文“从径道亡”相应。
13、立:立刻。
14、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15、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
16、绝秦望:断绝秦国要挟胁迫的念头。
17、好音:喜欢音乐。
18、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19、竟酒:直到酒宴完毕。
20、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21、争列:争位次的高下。
22、刎(wěn)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23、齐几:齐国的几邑。按:廉颇伐齐几,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不载,而卷四十三《赵世家》记为“攻魏之几邑”。《集解》认为几邑“或属齐或属魏”。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则认为“几是魏邑。……此作‘齐几’误。”
24、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25、纵:纵容,放纵。
26、坚壁:坚守营垒。
27、国:国都。
28、胶柱鼓瑟:比喻但守死法,不知变通。柱是琴瑟类乐器上卷弦的木柱。“胶柱”就是把卷弦的木柱粘死,不能转动,也就无法调节弦的高低。
29、将括:让赵括为将。
30、东向:坐西面东。古时帝王以南向为尊,公侯将相以东向为尊。
31、栗腹伐赵兵败事,可参见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卷四十三《赵世家》及《战国策·燕策三》。
32、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
33、辄(zhé):立即。
34、强:勉强。
35、委:抛弃。
36、陈:同“阵”。
37、走:赶跑。
38、关于李牧之死,《战国策·秦策四、五》所记与此不同,可参阅。
39、处死:如何对待死。处,处理,对待。
40、发:发作,表现。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初:当初,常用在追述往事的开头。
2、言于……曰:对……说。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父坚,为长江太守。兄策,割据江东,封吴侯。孙策死亡,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赤壁之战时,年仅27岁。
3、荆州:东汉的一个行政区,领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等八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及贵州的东部,州治在南阳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国:指孙权割据的东吴。当时孙权虽未称帝,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所以能称“国”。与:介词,跟,同。邻接:比邻接壤。
4、上:指刘琮、刘琦、刘备等。下:指军中诸将。齐同:一致。
5、宜:应该。抚安:抚慰。
6、离违:背离,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同心协力。
7、闻:听说。向荆州:指向荆州进军。
8、晨夜兼道:主语是鲁肃。晨夜,日夜。兼道,一天赶两天的路程。
9、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10、苍梧:郡名,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市。太守:郡的长官。有旧:有交情。旧,指交情。
11、为:介词,替。计:打算。
12、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今山东省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臣,赤壁之战时年仅28岁。谓……曰:对……说。谓后面不紧接所说的话,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
13、避乱:躲避战乱。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地方。
14、收众:招收人马。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15、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16、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胄:后代。
17、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
18、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19、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
20、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21、必蹶上将军:《孙子兵法·军事篇》“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蹶,跌倒、挫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蹶”。上将军,指“主帅”。
22、逼,迫。兵势,军队的势力。耳:罢了,语气词。
23、束:绑起手来。表示就擒,指投降。
24、治:治理、训练。
25、方:将要。会猎:一同打猎,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于:介词,在。
26、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7、不顺:不顺乎理。
28、且:连词,况且。大势:优越的形势。以:介词,凭借。
29、悉浮以沿江: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悉,全部。浮,使动用法,后面省略代词“之”,使船浮,就是开动船只的意思。以,同“于”,在。
30、愚:对自己的谦称。谓:说,认为。迎之:迎接他,即投降他。之,代词,代曹操。
31、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32、从吏卒:使吏卒跟在后面,意思是带着吏卒。从,跟随,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跟随”的意思。
33、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34、其实:他的实质。其,他的,代词。实,实质。
35、以:介词,凭借。神武:超人的武略,指军事才能。雄才:杰出的才干。
36、横行:纵横驰骋。
37、汉家:汉朝。除残去秽:翦除残暴,去掉污秽。残,残暴。秽,丑恶。“残”“秽”在这里比喻坏人。
38、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39、仗:依靠、凭借。舟楫:泛指战船。楫,船桨。
40、盛寒:严寒。
41、势不两立:根据情势,双方不能同时存在。势,情势、状况。两,双方。
42、是夜:这天晚上。
43、开此议:提出这种主张。开,提出。议,主张。
44、以实:根据实际情况。校:核对。之:代词,代曹操的军力。
45、公瑾:周瑜的字。
46、邂逅:副词,偶然、万一。不如意:指战事不利。
47、便还就孤:就回到我这里来。还,回来。就,走近、靠近。
48、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49、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50、指言:指点着、谈论着。
51、使:派,驱使。羸兵:体弱的兵。负:背。
5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3、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54、提出不懂的问题。
55、讨论分段。
56、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57、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58、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59、启发谈话: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60、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1、彼:那个。此:这一个。
2、离违:背离,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同心协力。
3、请得:意思是“希望能够”。请,允许我。得,能够。吊:慰问(死者的亲属)。
4、论:谈论。天下事势:就是天下形势。
5、行将:即将。
6、托:托身,依靠。
7、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8、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9、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
10、断:决断,决定。
11、十万之众:这里指全吴的军队。
12、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难,灾难,患难。
13、者,语气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表停顿,没有意义。奉辞伐罪: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曹操南击刘表,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的。
14、不顺:不顺乎理。
15、且:连词,况且。大势:优越的形势。以:介词,凭借。
16、不足:不值得。与:介词,和,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与图大事”就是“与之图大事”。
17、何以言之:就是“以何言之”,凭什么这样说呢?之,代词,代鲁肃可迎操而孙权不可迎操这件事。
18、失:“使……失去”,动词的使动用法。孤:王侯自称。
19、时:当时,这时。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孙权的主将和谋臣,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吴人称之为“周郎”。赤壁之战这一年,周瑜33岁。受使:接受使命。番阳:县名,今江西省波阳县。
20、托名汉相: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托名,假托……名义。
21、兼仗:又依靠。兼,又。仗,依仗、依靠。父兄之烈:指孙权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功业。孙权江东割据的基础是孙坚打下的,孙坚死后,孙策统领所部,割据江东。烈,功业。
22、兵精:军队精锐。足用:物质充足。用,名词,物资。
23、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24、为:成为。
25、仗:依靠、凭借。舟楫:泛指战船。楫,船桨。
26、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27、复:又,再。
28、料:估计。虚实:指真假。
29、且:并且。已久疲:久已疲惫。
30、难卒合: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卒,突然、一下子,后来写作“猝”。
31、子敬:鲁肃的字。程公:程普,他原是孙坚手下的将军,所以孙权尊称他为“程公”。前发:先出发。
32、办之:对付他(曹操)。办,治、对付。之,代词,代曹操。者:助词,表示假设。决:决战。
33、以……为……:派……任……。左右督:正副统帅。督,当时军队的统帅。
34、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35、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36、不利:失利。
37、盖:黄盖。最著前:居于最前面。著,居于。
38、中江:江中心。举帆:拉起船帆。
39、吏士:下级军官和士兵。立观:站着观看。
40、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41、坏:崩溃。
42、华容道:通到华容县的路。华容,指古华容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非指今华容县(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从陆路败逃。
43、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44、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5、多媒体显示自制幻灯片,检查生字读音。
46、鹏博士显示问题: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47、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同学评议。
48、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4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50、启发谈话: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终:最后。
2、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3、速:招致。
4、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5、谗:小人的坏话。
6、殆:快要。
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8、礼:礼待。名为动。
9、势:形势。
10、为:治理
11、故事:旧例。
12、当:如果
13、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1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16、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7、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1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19、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20、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21、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22、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24、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苟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27、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8、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29、良将犹(副词,还)在
30、始(才,副词)速祸焉
——中庸原文 40句菁华
1、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
2、中:不偏不倚。
3、位:指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而不错乱。
4、至:极,最好。
5、道:指中庸之道。行:施行。
6、回:指颜回,孔子的弟子,字子渊。
7、均:治理,*定。
8、白刃:雪亮的刀刃。蹈:踩。
9、衽(rèn):席,此处作动词用,即以金革为席。金革:刀枪甲盾之类的兵器。
10、倚:不正,偏侧。
11、素隐行怪:探求隐僻的道理,做诡异的事情。素,据《汉书》作“索”。
12、不肖:指没有德行修养。
13、憾:遗憾。
14、鸢(yuān):俗称鹞鹰,一种猛禽。戾(lì):到。
15、造端:开始。
16、伐:砍削。柯:斧柄。
17、睨(nì):斜眼看人。
18、违:离开。
19、丘未能一焉:我一件也没有做到。丘,孔子的名。此夫子自称。
20、慥(zào)慥:忠厚老实的样子。
21、耽(dān):在《诗经》中作“湛”,安乐。
22、尔:你。帑(nú):通“孥”,儿子。
23、诚:真实无妄。掩:遮掩,掩盖。
24、受命:秉受天命。
25、王季:周文王的父亲,名季历,周武王即位时追谥为“王季”。
26、作:这里指创业。述:指继承。
27、序爵:按爵位高低排序。
28、柔:怀柔,使归顺。
29、既廪(lǐn)称事:发给与其业绩相称的粮食作为俸禄。既,通“饩”,稻米。称,符合。
30、举:复兴,振兴。废国:指诸侯*事废弛的。
31、朝聘:古时诸侯见天子之礼。每年一见为小聘,三年一见大聘,五年一见为朝聘。
32、审:详尽。
33、其次:指次于圣人的贤人。致:用心去做。曲:一端,一个方面。
34、威仪:指细节方面的礼节,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
35、庶几:几乎。夙:白天。
36、错行:交错运行。
37、代明:交替光明。
38、溥(pǔ):周遍。
39、经:理出头绪加以分别。纶:排列同类加以综合。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线,引申为治理。
40、輶(yóu):轻车,引申为轻。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乃:于是,就。
4、与:和。
5、论议:谈论,商议。
6、复:再。
7、待:等待。
8、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9、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掌事:掌管政事。
1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5、益:好处。
16、及:到了……的时候。
17、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18、乃:才。
19、自然:天然。
20、贤:才能。
21、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22、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3、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4、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6、结合荀子的《劝学》,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27、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8、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31、绝
32、强
33、假:借助,利用。
34、舆:车。
35、绝:横渡。
3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37、渊:深水。
38、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1、《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 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
6、得:得到成果。
7、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
8、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是说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做法或是事情。
9、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10、厌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
11、掩:隐藏之意。著:彰显出来。
12、益:益处,好处。
13、润屋:装饰住所。
14、斐:文雅。
15、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16、瑟:庄严。僴(xiàn),威严。
17、克:能够。
18、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
19、茍:假如。新:本义指洗澡时除去身上污浊的东西,清洁身体,在这里是精神层面的弃旧革新。
20、作:激发。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
21、周:周朝。旧邦:旧有的国家。
22、于止:对于所居住的地方。
23、《诗》:此指《诗经·大雅·文玉》。
24、必:一定。
25、好乐:喜好,偏好。
26、之:“对于”之意。亲爱:亲近、偏爱之意。
27、好:喜欢。
28、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
29、让:谦让,礼让。
30、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31、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
32、之子:与 “之女子于归”同,是说女子出嫁。
33、絜(xié):度量之意。矩:画矩形所用的尺子,是规则、法度之意。絜矩之道: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指一言一行要有模范作用。
34、维:语气词,无意义。岩岩:险峻之意。
35、丧师:丧失民心。
36、克:能够。配:与……相符。
37、楚国无为宝,惟善以为宝:出自《楚书》。王孙圉受楚昭王之命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之事。王孙圉回应说楚国从来不把美玉当珍宝,而只是将那些和观射父一样的大臣看做珍宝。
38、退:黜退。
39、疾:迅速。
40、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4、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5、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6、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7、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8、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9、山水之乐:助词,的
10、宴酣之乐:助词,的
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12、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13、省略句:
14、环:环绕。
15、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16、潺潺(chán):流水声。
17、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8、临:靠近。
19、于:在。
20、辄(zhé):就,总是。
21、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2、曰:叫做。
23、寓:寄托。
24、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2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26、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27、渔:捕鱼。
28、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29、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30、陈:摆开,陈列。
31、丝:弦乐器的代称。
32、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33、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3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5、已而:随后,不久。
36、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37、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8、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39、苍颜:脸色苍老。
40、归:回家。
——《论语》著名句子及译文 30句菁华
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7、食不语,寝不言。
1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2、子曰:“有教无类。”
23、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8、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4、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5、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6、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7、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9、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10、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11、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12、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3、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14、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5、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16、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1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王莽篡。
1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9、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0、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1、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22、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23、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24、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25、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6、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28、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29、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30、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