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翻译

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乃:于是,就。

4、与:和。

5、论议:谈论,商议。

6、复:再。

7、待:等待。

8、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9、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掌事:掌管政事。

1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5、益:好处。

16、及:到了……的时候。

17、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18、乃:才。

19、自然:天然。

20、贤:才能。

21、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22、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3、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4、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6、结合荀子的《劝学》,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27、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8、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31、绝

32、强

33、假:借助,利用。

34、舆:车。

35、绝:横渡。

3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37、渊:深水。

38、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1)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4、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2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2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朝闻道,夕死可矣。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3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2)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4、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5、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6、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7、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8、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9、山水之乐:助词,的

10、宴酣之乐:助词,的

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12、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13、省略句:

14、环:环绕。

15、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16、潺潺(chán):流水声。

17、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8、临:靠近。

19、于:在。

20、辄(zhé):就,总是。

21、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2、曰:叫做。

23、寓:寄托。

24、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2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26、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27、渔:捕鱼。

28、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29、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30、陈:摆开,陈列。

31、丝:弦乐器的代称。

32、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33、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3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5、已而:随后,不久。

36、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37、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8、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39、苍颜:脸色苍老。

40、归:回家。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3)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

1、皆:副词,都。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潺潺(chán):流水声。

5、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6、回:回环,曲折环绕。

7、临:靠近。

8、作:建造。

9、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10、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11、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12、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13、归:聚拢。

14、晦:昏暗。

15、发:开放。

16、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7、洌(liè):清澈。

18、陈:摆开,陈列。

19、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0、归:返回,回家。

21、翳(yì):遮盖。

22、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24、谓:为,是。

25、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27、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2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2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0、而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4)

——劝学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8、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佚名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0、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1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2、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佚名

14、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15、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6、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甘地夫人

1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8、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19、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20、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21、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22、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23、有蒋氏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8、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9、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30、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1、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32、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35、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3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37、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8、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39、不是虚心岂得贤。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5)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志不强者智不达。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4、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8、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12、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1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15、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1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18、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1、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2、学者,路慢兮兮,取且难,克之则成,屈之则败。

23、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4、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27、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28、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2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30、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勤勉会补之不足。

31、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2、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33、世上并没有用来激励工作尽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嘉奖工作结果的。

34、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35、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

36、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37、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38、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39、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40、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生存,学会了享受这一切,但不是人人都享受这种漫长的学习。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6)

——《河中石兽》重点字注音及翻译注释 30句菁华

1、颠(一本“傎”):颠倒、错乱。

2、臆断:主观判断。

3、并:一起。

4、但:只。

5、干:岸边。

6、盖:因为。

7、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8、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9、阅:过了,经过。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曳:拖着,牵引。

13、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14、颠:通“癫”,疯狂。

15、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16、遂:于是。

17、如:依照,按照。

1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20、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1、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22、设帐:设馆教书。

2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5、据理臆断:根据某个寓意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26、突破了难点:巧用“换字法”,体会“多”和反问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27、体现了特点:抓住了学科与文体的.特点,上出了一定的“文学味”。

28、忽视知识序列衔接:初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仍处于低层状态,接受识记文言字词也许比较合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这些也许是他们知识大门敞开所需要的,当然也需注意随文而教的问题;然而,这篇文章,我把后半部分的设计重点放在了体悟上,两次“笑”的不同,论“三类人”的做法,还强行灌输了“表达方式”的内容,初一学生的知识需要和我所教的知识,有一定的落差。

29、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30、如:依照。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扩展7)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终:最后。

2、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3、速:招致。

4、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5、谗:小人的坏话。

6、殆:快要。

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8、礼:礼待。名为动。

9、势:形势。

10、为:治理

11、故事:旧例。

12、当:如果

13、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1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16、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7、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18、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19、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20、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21、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22、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24、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苟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6、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27、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8、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29、良将犹(副词,还)在

30、始(才,副词)速祸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