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5、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8、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2、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5、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1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7、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18、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生志,一截寒窗一举汤。——熊伯伊《四季读书歌·冬》
19、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2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1、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2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23、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25、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2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7、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28、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29、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30、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1、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3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3、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4、苦哉甚苦哉,波里觅乾灰。劝君收取手,正与摩时徕。——令参《劝学偈》
3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37、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38、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朱翊钧《劝学诗》
39、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欲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景岑《劝学偈》
4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钱泳《明日歌》
——劝学的诗句 60句菁华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15、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8、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1、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
2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3、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2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9、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30、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32、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33、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34、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6、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7、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
3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39、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40、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4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4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4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45、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4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47、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48、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49、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5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5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5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5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5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7、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58、苦哉甚苦哉,波里觅乾灰。劝君收取手,正与摩时徕。——令参《劝学偈》
59、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6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劝学的诗句 50句菁华
1、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鹤林玉露》
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9、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书院》
10、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1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2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2、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2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24、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
2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
27、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
3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1、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32、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礼记》
3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3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8、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占领南京
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4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3、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偶成》
50、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劝学生勤勉努力的诗句 40句菁华
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1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17、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1、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8、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29、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32、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3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36、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3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
40、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劝学的格言 50句菁华
1、生命中的时光,没有一分一秒是可工我们丧失的。
2、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8、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1、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3、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14、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1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18、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1、别说你最爱的'是谁人生还很长谁也无法预知明天
22、选择可能难,能坚持自我的选择更需要自持力。
23、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4、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和祝福。过多的自作多情是在乞求对方的施舍。爱与被爱,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不要让这些变成痛苦。既然你们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希望都是美好的回忆。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快乐。
25、自信,乐观,前行,三年时间,历练自己。三年之后的自己将决定三年后的人生。抓住三年的时间,拼了!
26、可以哭,可以恨,但是不可以不坚强。你示弱时所得到的同情,除了让你更加怯懦之外,无法让境遇得到任何改变。心有坚毅,则事无所惧。
27、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28、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29、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30、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3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32、努力从今天开始,成功从“零”开始。
33、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34、好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35、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36、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37、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3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苔》
40、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41、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4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43、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44、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45、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46、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7、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4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50、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劝学惜时的古诗句 50句菁华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病起》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
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
8、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1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1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
14、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1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7、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20、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1、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地上行。――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2、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23、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24、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25、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
26、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王守仁《元夕二首》
27、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崔允《花马池咏》
2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9、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高观国《解连环.柳》
30、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潘希白《大有.九日》
31、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32、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3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34、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35、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36、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37、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38、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9、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0、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古意》
41、为报今年春色好。――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42、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44、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4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4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47、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48、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49、青春花姊不同时。——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5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劝学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8、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佚名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0、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1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2、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佚名
14、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15、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6、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甘地夫人
1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8、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19、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20、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21、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22、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23、有蒋氏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8、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9、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30、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1、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32、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35、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3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37、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8、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39、不是虚心岂得贤。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3、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翁森《四时读书乐》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6、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8、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1、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3、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1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1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1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2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2、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33、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6、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4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乃:于是,就。
4、与:和。
5、论议:谈论,商议。
6、复:再。
7、待:等待。
8、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9、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掌事:掌管政事。
1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5、益:好处。
16、及:到了……的时候。
17、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18、乃:才。
19、自然:天然。
20、贤:才能。
21、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22、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3、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4、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6、结合荀子的《劝学》,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27、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8、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31、绝
32、强
33、假:借助,利用。
34、舆:车。
35、绝:横渡。
3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37、渊:深水。
38、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志不强者智不达。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4、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8、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12、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1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15、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1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18、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1、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2、学者,路慢兮兮,取且难,克之则成,屈之则败。
23、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4、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27、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28、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2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30、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勤勉会补之不足。
31、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2、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33、世上并没有用来激励工作尽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嘉奖工作结果的。
34、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35、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
36、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37、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38、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39、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40、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生存,学会了享受这一切,但不是人人都享受这种漫长的学习。
——孙权劝学赏析 40句菁华
1、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2、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3、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4、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5、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6、但:只,仅。
7、及:到了…的时候。
8、过:到;到达。
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10、何:为什么。
11、大:非常,十分。
12、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13、更:重新。
14、以:用
1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6、劝人要讲究策略。
17、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8、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19、劝学要有策略,要会巧妙劝说。文中孙权开篇以责任使命告诫吕蒙读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又以自身相比,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学效果显著,使吕蒙不得不服。
20、人应自主学习,不应让别人督促。
21、诗歌的前两句写了诗人的那些动作?
2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主张?
23、诗歌的写景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有什么特点?
24、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5、全诗哪两句最能体现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7、诗人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28、邪[yé]:通“耶”,语气词。
29、及:到了……的时候
30、见事:认清事物。
31、别:离开。
32、为:成为
33、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思。
34、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5、今:当今。
3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37、吕蒙始学
38、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掌管要职,应该学习。
B、 孙权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说服了吕蒙学习。
C、 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指那些妄自尊大的人。
D、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出了学习对个人修养、对治国都有重要性。
山中杂诗
39、别:离开。
赏析:
道理启示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40、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