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3 00:00:00 孟子,名言

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6、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27、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1)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 30句菁华

1、仁者无敌。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6、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6、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1、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3、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2)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30句菁华

1、孟子的名言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8、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9、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10、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13、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4、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1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6、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1、rdquo;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23、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4、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25、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28、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9、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3)

——关于孟子名言 30句菁华

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9、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2、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2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4)

——孟子的名言 150句菁华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2、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4、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7、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1、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2、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3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3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33、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余秋雨

34、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35、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36、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拉伯雷

37、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38、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马克思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0、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离娄下)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6、仁则荣,不仁则辱。

47、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0、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51、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5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53、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54、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5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5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57、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8、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6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我年纪大,不仗恃自我地位高,不依仗自我兄弟们富贵。)

6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欢乐为自我的欢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欢乐为自我的欢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我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我的忧愁。)

62、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6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6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轲《孟子》

6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68、尽心知性,尽性知天。——孟子

6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篇下》

7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轲

7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72、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孟子》

7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7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5、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76、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8、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毛经典情语录

8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1、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8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8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8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8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孟子

8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8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8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9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9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92、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

9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

9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95、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9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9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9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9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10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10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02、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103、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10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05、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0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08、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0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1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11、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12、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14、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1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1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1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1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19、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12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121、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2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1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5、人皆可以为尧舜

12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27、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9、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法国

130、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马克思

131、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13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33、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13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13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36、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13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3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0、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1、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14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43、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4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4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4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5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5)

——孟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养心莫善于寡欲。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仁则荣,不仁则辱。

1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1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15、德不孤,必从邻。——孟子

1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18、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

19、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20、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

2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22、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23、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2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茅盾

28、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29、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3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4、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5、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6、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37、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哭不忍食其肉。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9、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0、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4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3、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44、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5、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46、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7、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48、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9、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5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6)

——孟子的语录 50句菁华

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10、养心莫善于寡欲。

11、尽信书,不如无书。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5、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8、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19、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1、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22、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2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4、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25、春秋无义战。

26、鱼我所欲也。

27、人皆可尧舜。

28、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0、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3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2、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3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5、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7、举例提升思想内涵。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但“舍生取义”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尤其是对的“义”理解,所以我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作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让学生理解,并且和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比较这样就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理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生命与正义、真理的关系及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38、孟子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你能举出一些舍生取义的事例吗?

3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1、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42、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43、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4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4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47、仁人无敌于天下。

4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9、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50、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7)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

1、孟子的名言

2、吾善养浩然之气。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0、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淫辞邪说: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1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5、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16、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17、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8、运之掌上: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1、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2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5、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26、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0、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3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3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7、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38、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39、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40、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8)

——孟子的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5、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

6、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7、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8、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卢梭

9、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

10、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1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冯梦龙

1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2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7、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2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2、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3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9、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9)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15、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9、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6、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7、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8、巧言乱德。

2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2、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4、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9、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40、巧言乱德。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篇3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扩展10)

——老子孔子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5、strong>孟子的人生哲理名言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2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1、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32、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7、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