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6、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0、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 《道德经》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16、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18、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
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老子》
2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1、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
27、虚极静笃 ——老子 《道德经》
2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9、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 《道德经》
3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 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 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34、"无为则无心,无心则无欲,无欲则无求 ——老子 《道德经》"
35、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夫唯不争,故无尤。
38、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 《道德经》
39、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 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 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 《道德经》
4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2、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43、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9、我无欲,而民自朴。 ——出自第57章
5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经典名句 60句菁华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经》
5、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 《道德经》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1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 《道德经》
1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1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道德经》
15、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17、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1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 《老子》
20、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2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23、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24、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老子 《道德经》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 《道德经》
3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4、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老子》
3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 《道德经》
3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8、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老子 《道德经》
3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0、祸莫大于轻敌。
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 ——老子 《道德经》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4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5、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46、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1、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5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5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6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老子》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
7、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老子》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1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8、无为无不为《道德经》
1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
2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23、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道德经》
2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25、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道德经》
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参考译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老子》
27、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老子《道德经》
28、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老子《道德经》
29、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老子《道德经》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1、能受国之诟,是为社稷主。——老子《道德经》
32、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33、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译文: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译文: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译文: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老子《道德经》
3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老子《道德经》
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道德经》
3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7、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3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
39、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
4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报怨以德。
2、解释:国家小,民众少。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解释: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也下不到一整天。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15、解释:天道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虽然疏松却不失一切。
1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7、解释:**清明,民众就淳朴;**苛酷,民众就狡诈。
1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0、解释:宁静胜过浮躁,寒冷胜过酷热。保持宁静无为才能治理天下。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2、解释: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4、解释:以天道自然法则治理国家,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25、解释: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嫩的,死了就变得干硬枯槁了。
26、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27、解释: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由累积的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28、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29、解释: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弱的地位;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淡的地位;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
30、解释: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而能够战胜坚硬的,没有比水更厉害的了。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没人不懂,却不去实行。
3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2、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33、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34、解释:祸常倚藏在福之中,福也常隐藏着祸根。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35、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36、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道的都发生了变化天得道而明亮,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统治者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37、解释:名声与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与利益哪一个更可贵?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聚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38、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大型的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伟大的形象,往往形成于无形。大道隐藏在无名的事物之中。
39、解释: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心待他,这样就可以使人向善。对于诚信的人,我用诚信待他;对不诚信的人,我也用诚信待他,这样可以使人诚实守信。
40、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诗经》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7、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8、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2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4、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5、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26、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27、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2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30、夫妻好合,如鼓琴瑟。《诗经》
31、师氏:负责管理女的女管家
3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3、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34、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诗经》
35、喈喈(Jie):黄鹂相和的叫声
36、砠:有土的石山,与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37、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或说少壮的样子。
38、室家:夫妇。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为有家。
39、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40、月出佼兮,佼人僚兮。
41、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42、好逑:好的配偶
43、浣(Huan):洗
44、害:同“曷”,哪些
45、振振:多而成群的样子
46、君子:对男子的美称
47、求:追求
48、刈(Yi):刀割
49、衣:指见客时穿的礼服
5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孔子道德名言 50句菁华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道不同,不相为谋。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2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28、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3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3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8、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9、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8、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0、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道德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罗斯福
2、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里特
4、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5、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6、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7、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8、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喜欢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马克·吐温
9、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11、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寻求快乐的本性”,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躯都要受过它的支配,好像毫无办法的海草都要跟着潮水的涨落而摆动一般,这种力量不是议论社会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哈代
1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1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1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狄德罗
15、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16、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7、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18、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19、社会和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社会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赫胥黎
20、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21、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22、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23、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扬雄
24、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姚莹
2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篇》
26、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莎士比亚
2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28、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29、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是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35、试着疏远你,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再拥有你。
3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7、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8、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3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40、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4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42、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43、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4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
45、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46、*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
47、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48、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4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德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2、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3、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5、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8、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伏尔泰
9、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10、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培根
1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7、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1、爱劳动是*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22、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23、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24、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25、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德扬名,可以不朽。——曹丕
26、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27、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28、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春秋管仲
29、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安德烈马尔罗
30、一个人若是年轻而且孤独,完全专心于学问,虽然不能自给,却过着最充实的生活。——艾芙居里
31、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32、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33、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34、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罗吉尔·培根
35、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3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37、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38、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39、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40、对骄傲的人不要谦逊,对谦逊的人不要骄傲。——杰斐逊戴维思
41、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
42、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安德列马尔罗
43、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4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4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46、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武者小路实笃
47、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贺拉斯
48、道德常常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意大利
49、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50、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5、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三思而后行。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20、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21、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2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复习?
24、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9、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3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3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2、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3、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3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6、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7、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道德经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治人事天,莫若啬。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0、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2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4、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2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0、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