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1、概括文章主旨。

2、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明确说明方法:

6、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8、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

9、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2、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1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4、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5、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1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7、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18、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19、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20、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1、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2、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3、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24、读材料;

25、看要求;

26、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27、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8、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9、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30、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31、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3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3、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34、怎么样?

3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36、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37、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2分)

38、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39、“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着力点这一考点着重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领会这些特殊句子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40、“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41、“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具体考查形式为主观题,命题设置的角度有:(1)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2)分析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3)分析文章所用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引用”的作用的考查;(4)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他传、评传等。

42、“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着力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为一个重要考点,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升温趋势,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高度重视。

4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考查着力点此考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中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把握,考生必须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有时还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文本的观点及倾向。

44、“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考点概述。“不同角度发掘”要求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出多侧面的考查。“不同的层面发掘”要求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包括文本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情感态度所反映出的人生价值。“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后者则属于现实性的。

45、“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考点概述所谓“写作背景”,就是指文本中用来说明文本所述情况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解释其发生或发展的主观条件及其意义的情况。写作背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写作背景人手,是解读文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实用类文本创作求真实、忌虚构,从背景对于内容解读的指示作用更显重要。了解写作背景的另一个任务是熟悉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概括。也就是从作家的角度了解背景。所谓“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写作意图,直接影响到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文本的结构安排等。所以,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1)时代和社会背景;(2)作者的写作动机;(3)文本的表达目的;(4)文本的表达方式;(5)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6)文本的隐含意义等。

46、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47、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8、*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9、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50、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1)

——高考阅读理解高频单词 60句菁华

1、dispose vi. 除掉;处置;解决;处理(of)

2、transport vt. 运输,运送 n. 运输,运输工具

3、swallow v. 吞下,咽下 n. 燕子

4、accelerate vt. 加速,促进

5、catalog n. 目录(册) v. 编目

6、extreme a. 极度的,极端的 n. 极端,过分

7、obscure a. 阴暗,模糊

8、adapt vi. 适应,适合;改编,改写 vt. 使适应

9、bachelor n. 学士,学士学位;单身汉

10、trap n. 陷阱,圈套 v. 设陷阱捕捉

11、oral a. 口头的,口述的,口的

12、expense n. 开销,费用

13、personal a. 个人的,私人的;亲自的

14、grant vt. 授予,同意,准予

15、invade v. 侵入,侵略,侵袭

16、acknowledge v. 承认;致谢

17、balcony n. 阳台

18、optimistic a. 乐观

19、outstanding a. 杰出的,突出的,显著的

20、consistent a. 坚固定;一致的,始终如一的

21、explosive a. 爆炸的;极易引起争论的

22、remote a. 遥远的,偏僻的

23、precaution n. 预防,防备,警惕

24、coarse a. 粗的,粗糙的,粗劣的

25、scandal n. 丑事,丑闻

26、likelihood n. 可能,可能性

27、necessity n. 必需品;必要性

28、insurance n.保险,保险费

29、insure vt. 给...保险,保证,确保

30、medium a. 中等的,适中的 n. 媒介物,新闻媒介

31、distribute vt. 分发

32、region n. 地区;范围;幅度

33、prosperity n.兴旺,繁荣

34、mood n. 心情,情绪;语气

35、moral a. 道德上的,有道德的

36、weld v./n. 焊接

37、suburb n. 市郊

38、subway n. 地铁

39、wealthy a. 富裕的

40、attach vt. 系,贴;使附属

41、reject vt. 拒绝

42、humble a. 谦逊的;谦虚的'

43、principle n. 原则,原理

44、prohibit vt. 禁止,不准

45、obstacle n. 障碍(物),妨碍

46、approximate a. 大概的,大约 v. 近似

47、entertainment n. 娱乐;招待,款待

48、enthusiasm n. 热情,热心

49、entry n. 进入,入口处;参赛的人(或物)

50、severe a. 严重的

51、terror n. 恐怖

52、appropriate a. 适当的

53、peak n. 山峰,顶点

54、reluctant a. 不情愿的,勉强的

55、rescue vt./n. 营救

56、utilize vt. 利用

57、appliance n. 器具,器械

58、defect n. 缺点,缺陷

59、modest a. 谦虚道

60、molecule n. 分子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2)

——高考阅读理解高频单词 50句菁华

1、burst vi./n. 突然发生,爆裂

2、budget n. 预算 v. 编预算,作安排

3、transmit v. 传播,播送;传递

4、vary v. 变化,改变;使多样化

5、absolute a. 绝对的,无条件的;完全的

6、catalog n. 目录(册) v. 编目

7、nework n. 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网络

8、tidy a. 整洁的,整齐的

9、wander vi. 漫游,闲逛

10、decent a. 像样的,体面的

11、tedious a. 乏味道,单调的,

12、oral a. 口头的,口述的,口的

13、organ n. 器官,风琴

14、the Antarctic Ocean 南冰洋

15、import n. 进口(物) v. 进口,输入

16、video n. 电视,视频 a. 电视的,录像的

17、valley n. 山谷,峡谷

18、render vt.呈递, 归还, 着色, 汇报, 致使, 放弃, 表演, 实施vi.给予补偿n.交纳, 粉刷, 打底

19、orient vt. 使适应,(to,toward)使朝向 n. 东方

20、portion n. 一部分

21、portable a. 手提式的

22、stripe n. 条纹

23、emphasize vt. 强调,着重

24、awkward a. 笨拙的,棘手的

25、navigation n. 航行

26、substitute n. 代用品 vt. 代替

27、security n. 安全,保障

28、variable a. 易变的,可变的

29、maintain vt. 维持,保持;坚持,主张

30、mainland n. 大陆

31、commit vt.犯(错误,罪行等),干(坏事等)

32、mood n. 心情,情绪;语气

33、subway n. 地铁

34、unique a. 唯一的,独特的

35、obstacle n. 障碍(物),妨碍

36、opportunity n. 机会,时机

37、geography n. 地理(学)

38、algebra n. 代数

39、episode n. 插曲,片段

40、severe a. 严重的

41、stuff n. 原料,材料 vt. 填进,塞满

42、arouse vt. 引起,激起;唤醒

43、twist vt. 使缠绕;转动;扭歪

44、undergraduate n. 大学肄业生

45、applicant n. 申请人

46、breadth n. 宽度

47、relief n. 轻松,宽慰;减轻

48、sequence n. 连续;顺序

49、variation n. 变化,变动

50、molecule n. 分子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3)

——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40句菁华

1、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2、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3、加点字注音(2分)。注意课文最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初三课本每篇课文的加点注音的字。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2分)。考查考生整体的语感,以课本为基础,要注意课文、包括自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5、名著阅读(4分)。初三上、下册共5篇名著,《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简·爱》、《格列佛游记》。

6、诗文默写(8分)。分为三个部分:机械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四选二”默写(初一、初二两句,初三两句)。考生要牢牢记住,凡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7、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8、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9、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10、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1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12、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

13、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14、字形辨析题

15、词语运用题

16、再读一遍原文,读的时候要将选择题中的选择枝内容在原文中划出来。

17、解题。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8、文句翻译题(10分):

19、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0、注意词的批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情色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截然差别;“骄傲”则在差别的句子中可能有差别的感情色彩。

2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差别,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差别,如“优秀”和“卓越”。

2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3、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4、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25、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6、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27、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8、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29、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30、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31、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2、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33、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34、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35、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36、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二、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37、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38、标点符号题

  标点符号题答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1)该用句号的却用了逗号;

  (2)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

  (3)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

  (4)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5)感叹号的位置出现在句中;

  (6)分句之间误用了顿号;

  (7)表示约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

  (8)习惯上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间用了顿号;

  (9)二、三层次的并列间用顿号(只限第一层次并列用);

  (10)引号之间用了顿号;

  (11)没有提示和总括作用的地方用了冒号;

  (12)冒号的通领范围不清;

  (13)引语中间“某某说”后用冒号;

  (14)是间接引语却用了引号;

  (15)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

  (16)括号位置不当;

  (17)该用括号而未用;

  (18)冒号和破折号互相混淆;

  (19)破折号和“是”重复;

  (20)省略号和“等”重复等。

39、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0、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一、文章开头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4)

——儿童阅读标语 50句菁华

1、忆往昔,血荐轩辕为中华;看今朝,苦读寒窗做栋梁。

2、一二三四五,大家来阅读,书儿看得多,知识越丰富。

3、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

4、没有艰辛,便无收获

5、让阅读刷新生活,让文化成就辉煌。

6、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7、莫愁前路无知己,书中先哲寻君来。

8、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识渊从书中出。

9、满园书香关不住,飘渺精神化甘露。

10、风声雨声读书声,你读我读大家读。

11、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12、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13、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16、做个快乐读书人。

17、最是书香能致远。

18、读好书增长才干 学伟人勇攀高峰

19、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校园。

20、攀登书山与知识同行遨游学海以真理为伴

21、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22、天高海阔鸟鱼同翔,知识你我共享

23、带走的是知识,留下的是文明

24、眼观古今中外,耳需一时清静

25、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26、和孔孟对话与李杜共语和书本拥抱与大师交流

27、静心吸吮知识源泉,更显真才实学本色

28、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感悟惟美生活交流纯净心灵

29、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

30、思绪驰骋的原野,言语休憩的港湾。

31、书香绵绵,步履轻轻。

3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3、手机缄口鞋沉默,美味止步屑莫落。

34、让我们以书为友,让爱进行到底。

35、哪需交头接耳,默默思考,岂不更好?

36、美好人生,用爱开启,并由知识所引导;文明读者,用心起航,并由修养所成就。

3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密语自修室。

38、读书,打开视野的天窗;思考,开启智慧的大门。

39、此地无声胜有声,与位学子书莫争。

40、从小多读书,长大不会输。

41、读好书,明责任,争做文明人。

42、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43、读书伴我成长。

44、读书快乐,快乐读书。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6、读书识字识人识世界。

47、读优秀书,做高尚人。

48、多读书,为小脑瓜添点新绿。

49、读书如品茶,须慢慢品,细细读。

50、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儿童阅读标语4

  1、知书达礼,爱书如己。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5)

——阅读的名言 50句菁华

1、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2、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陆珑[清]

3、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4、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5、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塔帕(英国)

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8、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9、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10、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11、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12、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13、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14、读书的态度决定人的深度;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的高度;读书使穷人变富人,使富人变贵人。

15、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16、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17、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1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19、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20、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21、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乐。

22、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23、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24、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25、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26、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27、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1、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4、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7、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0、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41、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4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4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44、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5、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46、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7、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美)亨利·门肯

48、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49、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50、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6)

——《骆驼祥子》问答题 40句菁华

1、祥子的外号是什么?

2、为了买了一辆新车,祥子整整花了多长时间、攒了多少钱?

3、祥子最终用多少钱买下那辆车?

4、祥子的新车丢了,和他的什么心理有莫大关系?

5、祥子车丢了,人怎么样?

6、祥子对钱的态度如何?

7、外号“骆驼祥子”的由来?

8、面对这个意外,当事人是怎样的态度?

9、祥子最后还是没有堕落,能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吗?

10、对待拉车这个行业,祥子现在有什么和过去不同的认识?

11、这个人离开时,祥子做了什么事?

12、祥子“及时行乐”的想法回到家后,又怎么消失了呢?

13、祥子的钱被敲诈走后,他感觉生活没了希望。经过一通思考,他又去哪里做了什么事?

14、听了老程的话,祥子觉得生活又有了一些希望。是什么话?

15、祥子和虎妞的心理分别是怎样?文中怎么说?

16、洗完澡回到家吃过饭,祥子和虎妞商量事,为什么两个人又吵起来?

17、祥子和虎妞对待这辆车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8、在杂院中,有四个人是不在大家的生活秩序里的,他们是谁?请说明其中一人的理由?

19、大雨中祥子遇到了什么事?

20、如果祥子想续娶,谁是理想对象?为什么?

21、为什么夏太太像虎妞而不是小福子?

22、祥子这时候是彻底颓废了吗?为什么?

23、祥子完全入了车夫的“辙”,能举个例子吗?

24、见过刘四爷,出了一口恶气,祥子决心往好里过。他的改变从什么开始?

25、离开曹家,祥子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

26、现在的祥子生活就比过去要强的祥子好吗?为什么?

27、祥子现在较过去有很大不同,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哪?

28、小说结束了,作者是如何评价祥子的?

29、骆驼祥子》中谁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C)

30、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买了多少个大洋?( A)

3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什么?(B)

32、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对祥子怎样? (A)

3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对高妈怎样?(A)

34、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怎样看待虎妞与祥子的结合?(B)

35、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谁的女儿?(A)

36、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因什么而死?(A)

37、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后的结局怎样?(A)

38、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的外号叫什么?(A)

39、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尊敬下列哪一位先生?(A)

40、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对待二强嫂怎样?(B)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7)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 40句菁华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举例子:具体形象。

3、列数字:具体准确。

4、下定义:科学准确。

5、准确性。

6、拟人:形象生动。

7、议论。

8、描写。

9、烘托情感。

10、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1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1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14、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15、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6、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7、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18、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19、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0、说明文的分类

21、因习惯而错读

22、判断阅读理解文章体裁

2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24、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5、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26、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7、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28、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29、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30、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3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3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3、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34、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35、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36、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37、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38、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

39、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40、题目类型及对策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50句菁华(扩展8)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 30句菁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2、(3分)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叹、惋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5、(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6、(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7、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8、(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

9、“略”。符合社会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10、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当今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

11、(参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民主法治,公*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生活富足,人人自得其乐等。(2分)

1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3、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14、语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桃花源?

15、请你概括第二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16、第3段文字主要写哪两方面内容?

1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18、古往今来,人们对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有不同理解: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似为无意;而谢得枋却说:“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又觉有心。你认为作者的本意是什么?请说说理由。

19、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

20、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21、桃花源中人曾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外出后竟“诣太守”,谈谈你对渔人做法的评价。

22、请写出三句含有“桃花”的古诗词。

23、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2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6、①写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社会风尚(或写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②写村人自叙秦时避难来此经过(或写桃花源中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的追求)。

27、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

28、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渔人回来时顺着原路处处作了标记,生怕以后再来时找不到,可谓小心极了!回到武陵,还向一郡之长太守做了报告,可谓慎重极了!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总之,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

29、暗示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产物35、为人不讲信用

30、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渔人回来时顺着原路处处作了标记,生怕以后再来时找不到,可谓小心极了!回到武陵,还向一郡之长太守做了报告,可谓慎重极了!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总之,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