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1、译文: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2、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13、译文: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14、译文: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16、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9、译文: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20、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2、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3、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5、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6、译文: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7、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9、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0、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31、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32、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33、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34、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坚*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改变它、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懂,却不能实现。
35、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6、译文: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7、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38、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39、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40、译文: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8、译文: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0、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1、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2、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5、译文: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6、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7、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18、译文: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1、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22、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3、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5、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2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27、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9、译文: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30、译文: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1、译文: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32、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33、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34、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35、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坚*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改变它、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懂,却不能实现。
36、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7、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38、译文: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39、译文:天下的人都仅仅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仅仅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40、译文: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道家名言及解释 40句菁华
1、不以物挫志。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1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6、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而道德之质也。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0、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2、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23、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4、译文: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25、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26、译文: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8、译文: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是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29、译文: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30、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2、译文: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3、译文: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34、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5、译文: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36、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37、译文: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39、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0、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道家经典名句解释 4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1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13、译文: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4、译文: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5、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译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译文: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2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22、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3、译文: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24、译文: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25、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6、译文: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译文: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9、译文: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30、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1、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2、译文: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
33、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34、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35、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36、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7、译文: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38、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9、译文:把无为当做为,把无事当做事,把无味当做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40、译文: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名言警句及解释 40句菁华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7、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9、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2、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2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30、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31、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3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3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4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道家哲理名言 40句菁华
1、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4、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6、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1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1、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2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25、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9、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3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38、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道家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9、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3、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
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7、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2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
23、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24、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7、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28、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9、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30、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2、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
3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5、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
3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