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10、养心莫善于寡欲。
11、尽信书,不如无书。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5、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8、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19、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1、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22、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2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4、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25、春秋无义战。
26、鱼我所欲也。
27、人皆可尧舜。
28、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0、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3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2、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3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5、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7、举例提升思想内涵。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但“舍生取义”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尤其是对的“义”理解,所以我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作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让学生理解,并且和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比较这样就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理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理解生命与正义、真理的关系及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38、孟子对舍生取义精神的赞扬,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你能举出一些舍生取义的事例吗?
3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1、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42、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43、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4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4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47、仁人无敌于天下。
4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9、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50、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5、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6、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7、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8、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9、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1、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1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3、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0、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1、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4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关于友谊的经典名言
23、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24、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25、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26、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8、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0、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1、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4、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8、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0、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41、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4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43、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6、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4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9、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5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孟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9、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仁者无敌。
13、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6、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19、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2、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2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2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
28、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
29、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3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3、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35、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36、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37、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4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4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46、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47、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8、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4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的名言语录 40句菁华
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2、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4、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6、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8、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9、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1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14、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5、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6、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9、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20、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2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26、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孟子中的成语 40句菁华
1、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
2、以理服人——用道理来说服人。
3、舍己芸人——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4、辞尊居卑——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5、天与人归——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6、进锐退速——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7、不愧不怍——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8、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9、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10、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11、洪水猛兽——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比喻极大的祸害。
12、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13、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14、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5、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16、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7、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18、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19、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20、大有作为——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21、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22、救民水火——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23、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24、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5、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26、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27、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28、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29、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30、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31、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32、殷鉴不远——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33、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34、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35、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6、距人千里——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37、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8、引而不发——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39、不忘沟壑——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40、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1、朽木不可雕也。
2、不迁怒,不二过。
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4、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 30句菁华
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6、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27、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9、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