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生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翻译
身倚栏杆,看碧绿的山色转为丹红,在悠然之间就褪却了香袍的脂粉而成熟起来。上林苑选美一样选上的,忙匆匆的又换掉了由紫云润色的衣裳。枉费了多少个春天啊,从早到晚的又是薰又是染,花儿都为此凋零了。可笑那些庸常的桃花李花,尽管乱涂乱抹地打扮自己,最后还是留下无限的凄凉。
且与那些流莺说去吧,切记世间的荣华与富贵,最容易消散而难以保全完整。人世间的得意,就像那自然界的花儿,尽管也有千红百紫的时候,可是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白头老人的时候回想*生,是年轻时的少年意气耽误了自己,官场冷酷与无情。如果风流的禀性还没有磨灭,那么就尽情地欢娱在酒中吧,要问人生的意义,那就去看那一年又一年的`花枝吧。
译文
身倚栏杆,看碧绿的山色转为丹红,在悠然之间就褪却了香袍的脂粉而成熟起来。上林苑选美一样选上的,忙匆匆的又换掉了由紫云润色的衣裳。枉费了多少个春天啊,从早到晚的又是薰又是染,花儿都为此凋零了。可笑那些庸常的桃花李花,尽管乱涂乱抹地打扮自己,最后还是留下无限的凄凉。且与那些流莺说去吧,切记世间的荣华与富贵,最容易消散而难以保全完整。人世间的得意,就像那自然界的花儿,尽管也有千红百紫的时候,可是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白头老人的时候回想*生,是年轻时的少年意气耽误了自己,官场冷酷与无情。如果风流的禀性还没有磨灭,那么就尽情地欢娱在酒中吧,要问人生的意义,那就去看那一年又一年的花枝吧。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范南伯家文官花的。文官花,又名锦带花、海仙花。
词的上片主要写文官花的颜色多变及其原因。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说:“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倚栏”二句反用其意,言凭倚画栏观赏文官花,初看碧绿,转眼变为朱红色,而白色花苞也不经意地褪了色。两句之中,写出了该花由粉(白)变碧(绿)再变为朱(红)的变化,且造语自然,可谓健笔。“上林”三句写其由红变紫。上林,这里指翰林院。“紫云衣润”,言其变为紫色。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白、绿、红三色,意象很密;而“上林”三句则用三句词写了一种紫色,而意象极疏,一疏一密,相得益彰,可知此词深得疏密相间之旨。“几许”三句另辟一境,探寻其颜色多变的原因。“春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又可指人。言文官花之所以粉、碧、绯(红)、紫见于一日之间,变态尤异于腰金紫,是春风“朝薰暮染”的结果,也是种花者精心培育的结果,这种解释虽然还没揭示出此花“变态”的真正原因,但在当时的科学还欠发达的条件下,也许只能如此解释。《全芳备祖》卷二十七引王元之《海仙花赋序》说:“予视其花”,未开如海棠,既开如文瓜,而繁丽袅弱过之。”又说“好事者作花谱,以海棠为花中神仙,予视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因名海仙花。故“笑旧家”三句,指出桃李虽“东涂西抹”,强作艳丽,也不及文官花“繁丽袅弱”之风韵,为其在花谱中争得一席之地。
词的下片写对文官花的告诫和对范南伯的同情。其中前五句写告诫之意。“拟倩”二句言花之荣华“易消难整”,而借流莺之口“说与”,用笔极婉。朱熹《春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人间”三句则反用朱诗,言万紫千红虽然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犹如“人间得意”之事,然而“转头春尽”,“人间得意”也将随着“春尽”而消失。这既是对文官花的忠告,又巧妙地引出了对范南伯“官冷”的惋惜之意。“白发”六句向范南伯致意。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范南伯曾赋诗谓:“伊人固可笑,历落复奇嶔。略无资身策,而有忧世心”,可知南伯确为儒者。刘宰《范大夫行述》说:“公治官犹家,抚民若子,人思之至今”,仅做了两任县令,便不得不弃官家居,故作者以“儒冠曾误,*生官冷”惜之。据刘宰说:“公岁晚居贫而好客,客至辄饬家人趣治具,无则典衣继之,须尽乃白”,仍保持中原豪杰的本色,所以作者在结尾三句中谓其“风流未减”,但“年年醉里,把花枝问”,这虽然表示出他对花的爱恋,但晚景之凄凉,心绪之愁苦,也就可想而知。这几句词语极婉而情极痛,确实感人之至。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翻译
一夜里风骤雨急,故园里的鲜花一定所剩无几。我愁苦怨恨已极,就这样轻易地辜负了大好的春日,倦怠的桃花,懒洋洋的柳絮,杏子青又青,梅子小而绿,春光就这样随便地飞逝。就算美好的春天年年重来,盛开的鲜花年年芬芳艳丽,只是人的心情已经憔悴。
可恨两鬓已经斑白,池南欢乐的旧事,更是不堪回首重忆。如今只有一双观花的老眼,感时伤世而常常流下清泪。我如今并不怕花儿瘦损,只发愁自己的身心衰老困惫。趁着这繁花烂漫时,我算豁了出去,留下彩云和月光相伴陪,尽情地喝个酩酊大醉。
注释
孤负:徒然错过。同“辜负”。
慵:困倦。
池南:池阳之南,指蜀地,即作者故园。
星星:比喻间杂的白发。
赏析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可以拿其中的“看花老眼,伤时清泪”八个字来概括。前者言其“嗟老”,后者言其“伤时(忧伤时世)”。由于作者的生*不详,所以先有必要根据其《书舟词》中的若干材料对上述两点作些参证。
先说“嗟老”。作者祖籍四川眉山。据《全宋词》的排列次序,他的生活年代约在辛弃疾同时(排在辛后)。过去有人认为他是苏轼的中表兄弟者其实是不确切的。从其词看,他曾流放到江浙一带。特别有两首词是客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时所作,如《满庭芳·轻觅莼鲈》。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又如《凤栖梧》(客临安作)云:”断雁西边家万里,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可知他曾长期飘泊他乡。而随着年岁渐老,他的”嗟老“之感就越因其离乡背井而日益浓烈,故其《孤雁儿》即云:”如今客里伤怀抱,忍双鬓、随花老?“这后面三句所表达的感情,正和这里要讲的《水龙吟》一词完全合拍,是为其”嗟老“而又”怀乡“的思想情绪。
再说“伤时”。作者既为辛弃疾同时人,恐怕其心理上也曾经受过完颜亮南犯(1161年)和张浚北伐失败(1163年前后)这两场战争的沉重打击。所以其词里也生发过一些“伤时”之语。其如《凤栖梧》云:“蜀客望乡归不去,当时不合催南渡。忧国丹心曾独许。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这种忧国的`伤感和《水龙吟》中的“伤时”恐怕也有联系。
明乎上面两点,再来读这首《水龙吟》词,思想脉络就比较清楚了。它以“伤春”起兴,抒发了思念家乡和自伤迟暮之感,并隐隐夹寓了他忧时伤乱(这点比较隐晦)的情绪。词以“夜来风雨匆匆”起句,很使人联想到辛弃疾的名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所以接下便言“故园定是花无几”,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园去。作者过去曾在眉山老家筑有园圃池阁(其《鹧鸪天》词云:“新画阁,小书舟”,《望江南》自注:“家有拟舫名书舟”),现今在异乡而值春暮,却感伤起故园的花朵来,其思乡之情可谓极深极浓。但故园之花如何,自不可睹,而眼前之花凋谢却是事实。所以不禁对花而叹息:“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杨万里《伤春》诗云:“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这里亦同杨诗之意,谓正因自己本身愁怨难清,所以无心赏花,故而白白辜负了一年的春意;若反过来说,则“柳困花慵(一作“柳困桃慵”),杏青梅小”,转眼春天即将过去,它对人似也太觉草草(“对人容易”)矣。而其实,“好春”本“长在”,“好花”本“长见”,之所以会产生上述人、花两相辜负的情况,归根到底,“元只是、人憔悴!”因而上片自“伤春”写起,至此就点出了“嗟老”(憔悴)的主题。
过片又提故园往事:“回首池南旧事”。池南,或许是指他的“书舟”书屋所在地。他在“书舟”书屋的“旧事”如何,这里没有明说。但他在另外一些词中,曾经隐隐约约提到。如:“葺屋为舟,身便是、烟波钓客”(《满江红》),“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孤雁儿》),可以推断,它是比较舒适和值得留恋,值得回忆的。但如今,“恨星星、不堪重记”。发已星星变白,而人又在异乡客地,故而更加不堪回首往事。以下则直陈其现实的苦恼:“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老”与“伤时”,均于此几句中挑明。作者所深怀着的家国身世的感触,便借着惜花、伤春的意绪,尽情表出。然而词人并不就此结束词情,这是因为,他还欲求“解脱”,因此他在重复叙述了“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的“嗟老”之感后,接着又言:“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留云借月”,用的是朱敦儒《鹧鸪天》成句(“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连贯起来讲,意谓:乘着繁花乱开、尚未谢尽之时,让我“留云借月”(尽量地珍惜、延长美好的时光)、拚命地去饮酒寻欢吧!这末几句的意思有些类似于杜甫的“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表达了一种且当及时行乐的消极心理。
总之,程垓这首词,通过委婉哀怨的笔触,曲折尽致、反反复复地抒写了自己郁积重重的“嗟老”与“伤时”之情。以前不少人作的“伤春”词中,大多仅写才子佳人的春恨闺怨,而他的这首词中,却寄寓了有关家国身世(后者为主)的思想情绪,因而显得立意深远。
原文: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舟于江面上,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经过吴山只是稍微的浏览了一下景色。云层密密聚集在水府附近,江涛汹涌追随着巫山神女奔走。众水汇成大江滔滔东注人海。匆匆奔波向南的北方游子,满怀壮志却偏感报国到无门,随着年华流逝忽然觉得要走到垂暮之年。想起伊阙和嵩山的隐居生活,跟巢父、许由一样的林下故友,那时的生活竟如同南柯一梦,很快消失转眼之间已成过去。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望中原金兵还未彻底扫除,试问人间抗敌的英雄在何处?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可怜无人赏识不被重用,白羽箭早已堆积满了灰尘。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晋军烧断铁索,战船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如今我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热泪像雨一样横流,止不住心中万分的悲伤。
注释:
放船千里凌(líng)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tún)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piān)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sōng)旧隐,巢(cháo)由故友,南柯梦、遽(jù)如许。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凌渡去:乘风破浪而去。凌,渡,逾越。略为:稍微,形容时间短暂。吴山:泛指江南之山。留顾:停留瞻望。水府:星官名。谓天将下雨。神女:指传说中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九江:诸水汇流而成的大江。九,极言其多。长江由众多支流汇聚而成,故曰九江。北客:北方南来之人,作者自称,因其家在洛阳,故曰北客。翩然:指舟行迅疾如飞。伊嵩:伊水与嵩山,均在河南境内。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遽:就。如许:如此。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zhào),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妖氛:凶气,指金兵。白羽:白羽扇,古代儒将常挥白羽扇,指挥作战。桂棹:船桨的美称,此代指船。梁父:即《梁父吟》,一作《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今存古辞,传为诸葛亮所作。
赏析:
这首词是建炎年间,作者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所写。上片从船上所见,引出对承*时期即“靖康之难”以前隐居生活的回忆,暗寓时移世变、身世飘零之感。下片直陈时事,痛心“妖氛未扫”,敌寇猖獗,英雄无觅,报国无路,只能“愁敲桂掉,悲吟梁父”,泪洒江天。全篇即景抒情,间以叙事和义论,声情悲苦,忧时伤乱,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写去国离乡之感。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放船长江,顺流东下时,除了略顾江苏南部诸山之外,就只看到滚滚江水和片片白云了。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诗人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不禁产生感慨,故紧接前六句说:“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壮心偏感,年华将暮”。诗人从洛阳逃难到南方,所以自称“北客”。自己有报国壮志,但是报国无路,年龄却又一天一天老了。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其实,这还不仅是感慨,它还包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正因为对现实不满,自然会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过去的人和事,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靖康之变前那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翻译
到老才认识了陶渊明,梦中见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觉醒来觉得满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开口又停。我佩服你白发归隐面对西风,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宁愿归耕。夏天在北窗前高卧乘凉,秋天在东篱旁自醉自星。你的归隐又更深的意义含在其中,绝不仅只是逸致闲情。
我深信这位先哲并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气,凛然如生。我们虽然相隔古今却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后我难免出来做官,但荣华富贵已无味可品。为什么隐居东山的谢安又要出仕?人们都说这是为了世上苍生。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
参差:好像,仿佛。
觉来:醒来。
停觞不御:停杯不饮。
御:用,进,此处引申为饮。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堪:忍受。
凛然:严肃,令人生畏的样子。
吾侪:我辈,我们。
高山流水:喻知音。
直饶:即使。
甚:是。
东山:指东晋大臣谢安,曾隐居东山。
何事:为什么。
苍生:黎民百姓。
赏析
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绝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翻译
燕儿忙忙,莺儿懒獭,繁花芳残。柳堤上,杨花飘飘坠落,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此时正是日长门闭,依傍着珠帘四散。缓缓地想飘入闺房,却又一如先前,被风儿扶起。
美丽的玉帐里少妇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少妇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美丽的绣床上也很快就沾满了无数的香球,才圆了,很快又破碎。少妇无法入睡,不时有蜂儿,身上沾着花粉在飞,池水里,有鱼儿戏水欢会。望望那夫婿游荡的长满柳树的章台路,路杳杳,无消息,不禁涌出了热泪。
注释
柳花:柳絮。
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
依前:依旧。
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兰帐:燕香的帷帐。
玉人:美人。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绣床:绣花床。
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赏析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据苏轼谪居黄州时寄章楶信中说:“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
原文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翻译
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壁在烟云迷蒙的原野上流过。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梁苑*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历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打。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我登临的高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落花飞絮飘舞在*,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英雄已渐渐地衰老,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字数不同,句读有异。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
翠鳌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如同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
影横栈壁迷烟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笼罩。
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著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
汴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江空万里,登临处、
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
橹: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创作背景
作者身处南宋末期,北方蒙古正虎窥江南,南宋江山大有朝不保夕的危险。故面对淮水*的青山,作者联想到曾经作为宋金分界线的淮水,最终未能阻挡金兵南下,由此写下这首词。
赏析
上片,写眼前无限开阔凄迷的景象。 一个“涌”字,将静立的大山写得极富有动感。如此突兀奇崛的神来之笔,能感受到他那无穷的诗思也是从这里喷涌而出,读者很自然地就想起吴文英登苏州灵岩山的天外奇想:“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八声甘州》)天上掉下的巨旱,水中涌出的巨鳌,真是异曲而同工。“影横”句写山问黄昏暮霭景象。“楼台对起”三句,交代自己重来登临以及全词的“视点”所在。山川依旧,是词人两次来此凭栏的感受,也隐含了对南北对峙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南宋仍然偏安一隅、仍然划淮水为疆界的喟叹。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天低四远,江空万里。梁苑和汴堤都极其遥远,非目力所能及,想象之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片荒芜野草的梁苑,垂柳稀疏的运河。它们与苦难的民族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下片,词人抒发厂自己英雄失路的激愤和中原恢复遥遥无期的悲哀。淮水*已经习惯了南北分裂的既成事实,众人皆醉,沉浸在春风箫鼓之中,没有人能够理解像自己这样系念中原恢复的英雄。夕阳向西沉去,淮水往东流淌,边塞的云北去,月亮初照南浦,东南西北,同人苍茫独立于中,深情地北望中原。送别是送别谁,是青春还是英雄之志,还是与中原父老从此水别,多少凄凉感慨都在此不言之中。
全词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颇具特色。该词感情沉郁低回,不事雕饰,风格较为质朴,有很强的感染力。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
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
伊嵩:伊阕与嵩山。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
南柯梦: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鉴赏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云屯”三句写长江水势。水府,本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处借指水。“九”,泛指多数。“九江”,指长江汇合众流,浩浩荡荡,千里东流。境界何等旷远。然而这旷远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怀开阔,反而“北客”一句转出个人身世之感。国步艰难,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朱敦儒《水调歌头》)“壮志未酬”,“此生老矣!”(朱敦儒《雨中花》)表现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忧愤,不是一般文人的叹老嗟卑,而是与国家兴废、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处。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正是这种国家民族之爱,所以下片一开始作者就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度,当此凌波南下之时,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扫,不禁发出了对英雄的渴求和呼唤。渴望有英雄出来扫净妖氛,恢复中原。上下两片,意脉相连。当时并非没有英雄。宗泽、李纲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都为投降派所阻。或忧愤成疾而死,或连遭排挤贬斥,无一得志。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国时,蜀吴联军抗曹的故地。当年诸葛亮何等英雄,奇谋报国,指挥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终于“尘昏白羽”,大业未成。隐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心情,他在《苏幕遮》词中也曾表示过:“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进而由眼前的地域特点和国家形势联想到西晋灭吴的'历史事实。当年吴主孙皓倚仗长江天险,以铁锁横江设防,仍然阻挡不住西晋大将王浚的楼船,锦帆冲浪,铁锁销熔,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郎良苦”。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鉴古观今,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象东吴一样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担忧。下文“但”字一转,结束上文的论史,转入到以抒情作结。词人救亡有志,报国无门,他忧愤得敲打着船桨,作为击节,象诸葛亮那样唱着“梁父吟”,心潮激荡,“泪流如雨”,无可奈何。一位爱国词人的一腔忠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词情至此,也达到高潮。
词以放船凌波开始,通过江上风光的描写拓开境界,抚今怀古,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组合起来,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挚爱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
创作背景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水龙吟·寿李长孺
宋代吴泳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译文
到得清江县,适逢社日大雨卒晴,带着花香气的秋风吹拂着晨日的高堂。这气息便自然带有酒星之风骨和诗囊之才情格调。诗人的脚步遍布浓浓春色中的沔水和淡淡月光下的屏山。就算用一生走遍落雪的石阶和覆雪的树木这样浪漫的地方,能像您这样的诗人也是很少的。
没有把仙鹤放回华表,依然陪着仙翁在天际遨游。大雁能吃多少红米,马能吃多少青草?待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功名利禄不过一笑耳。心事*和,很容易就能争取做到长寿不老!
注释
社雨:谓社日之雨,此处指春社多雨之季节;
秋香:秋日开放的花;
酒星:即酒旗星,古星名。此之谓善饮酒之人;
诗囊:装诗稿的袋子。唐李贺有古锦囊者一,得佳句便藏其中;
沔水:古时的汉水,指的现今的.嘉陵江西源西汉水;
屏山:县名,属今四川省,其北有高山如屏,故名;
吟鞭:形容行吟的诗人;
瑶阶:玉砌的台阶。此处指积雪的石阶。唐韦应物《对雪赠徐秀才》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
玉树:用珍宝制作的树。此处指白雪覆盖的树。唐李白《对雪献从兄虞城宰》诗:“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鹤归华表:传说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后来道成化鹤飞回辽东,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一个少年见到想举弓射之。鹤立即飞向天空徘徊,作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然后高飞而去。用以感叹时过境迁,人事纷繁而变。
天杪:犹天际。宋张先《熙州慢·赠述古》词:“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杪,离情尽寄芳草。”
红粒:红米。唐钱起《秋霖曲》:“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
清夷:清净恬淡;
彩衣:五彩衣服,指官服;
花绶:织有花彩的丝带,以系官印;
博个:争取。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翻译
我从小就腰佩战刀、头裹头巾去应征入伍,成为抗敌军队中的一员。每当我闲暇时,便独自登上戍楼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见中原大地一片残破荒凉,到处是野狐、野兔活动的踪影,人烟稀少,在夕阳暮霭中更显得凄凉无比。
时事变幻莫测,*更迭频繁,兵连祸结,战事不断,百姓们受尽了战争的侵扰,无法休养生息,要靠谁去驱逐侵略者,扫*中原呢?望着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负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常常禁不住仰天长啸。我们恢复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来了,百姓将很快迎来太*时日,北方地区将继续在宋王朝的统治之下延续下去。
注释
戍楼:指边防上的岗楼。
投笔:用班超“投笔从戎”之典。
枕戈待旦:语出《晋书刘传》,意即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比喻杀敌报国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
掣电:即电闪,形容迅速。
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叹久处安逸,光阴易逝,思图 有所作为。
群生:指宋朝百姓。
干戈烂漫:此处形容刀光剑影,兵连祸结的样子。
相将:行将,即将。
燕赵:均为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赏析
开头五句写词人在边防岗楼上远眺中原大地,被荒凉而残破的景象所震撼。“腰刀首帕”采用示现的修辞法,刻画出从军的'装束,其中“首帕”源自头裹黄巾起义的黄巾军的装束。“狐居兔穴”,是描写战后残破荒凉景象的典型写法,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及杜甫《无家别》中“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写相近,而且还含有鹊巢鸠占、中原沦陷之意。而后六句连用数典,抒豪情,表决心,委婉而深刻。
“世变沧海成田,标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这五句表达了词人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无限同情,并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一句“凭谁驱扫”的发问,使无数爱国志士意识到了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奋进。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三句激情澎湃迸发,让人不禁联想起那大呼“还我河山”的岳飞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
“太*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燕赵”自古便为汉族统治地区,此以“燕赵”代北方,意含驱除外族之意。结拍二句虽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它确实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目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目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目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目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目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读音qìng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赏析
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目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目,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目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也就是苏轼《念奴娇》词中“大江东去”的大江。“千目清秋” 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意思说,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螺髻”,指古代妇女一种螺旋形发髻。韩愈有“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诗句(篸即簪)。“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这目,作者一方面极写远 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看见沦陷区的山,想到沦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但是作者不肯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山本来是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写,意思就深入一层。
“楚天千目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淡而渐趋强烈。作者接着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目,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佩带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目“落日楼头,断鸿声目,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 但同时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这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弃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是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目,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无限感慨呀!“栏干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目,就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目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目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目,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目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点评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致。
水龙吟·秋生泽国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古诗简介
《水龙吟·秋兴》是北宋词人吴则礼的作品,抒发作者羁旅愁苦之情和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翻译/译文
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浊酒带来许久感伤。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萸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注释
①贳:读shì,赊欠。
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赏析/鉴赏
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词的下阕“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原文:
水龙吟·白莲
宋代:张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译文: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你像仙人掌上的芙蓉,像处在铜铸的承露盘当中,花上水滴涓涓,犹如晶莹的玉露。淡雅的妆束与湖水互相映照,朦胧的月光为你披上了薄薄的衣服。微风吹来,飘飘欲舞。为一睹你的芳容,我徘徊又凝望,曾来此地好几度,陶醉在满湖烟月笼罩处。看,不远沙洲上,停满了鸥鹭。记得我曾在一月夜,驾着小舟悄悄渡河,远处传来你的缕缕清香,白纱似的月光照着清澈的'水波。可我全然不见你的开花之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大概是浣纱女嫉妒你太过美丽,让你把红装卸下,换成了素裹,以此来减少你的魅力好让人对你有所轻误。你神韵淡雅,身姿摇曳清润。我们隔水相逢成知己,我那一片真情呵,你似乎也有所领悟,看,你倾斜翠绿的叶盖,向我传出了你心中的无限情愫,怕只怕呵,我犹如郑交甫,接受了神女的玉珮,转眼间一切都消失——江妃人杳,玉珮踪无;也怕呵,怕你洁白的花辨儿,被西风吹去,徒剩下十里绿荷叶,在飒飒秋风里舞,终于,连这荷叶也一一凋零、飘落。
注释:
仙人掌上芙蓉,涓(juān)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xiān)裳(shang)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lù)。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水龙吟:词牌名,因李白诗有“笛奏龙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楼连苑”“龙吟曲”等。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韵。仙人掌:陕西华山之中峰曰莲花峰,其东峰日仙人掌。芙蓉:即荷花。几度消凝:犹言几番开谢。
应是浣(huàn)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yě)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pǔ)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gāo)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妒:嫉忌别人之好。褪:减退。倾盖:古人相遇于道,倾盖而语。心素:犹言心情。湘皋:此借用以说荷花解瓣谢落。绿云十里:绿,言荷叶颜色。云,形容叶多。十里,形容广阔。卷西风去:言荷叶一到秋时被西风扫尽。
赏析:
这首词先总写白莲的清姿,已具轻盈摇曳之态;接着,以词人在湖上荡舟赏花的清景烘托莲之风神。换头忽发奇想,巧点莲白,以女子之闲雅多情摄莲之神魄。此词笔法变幻,虚处传神,清远蕴藉,婉转空灵。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是对白莲作总体的概括描写。把莲花比作仙人掌上的芙蓉,它还滴着金盘的玉露,借用的是汉武帝承露盘事。落笔把莲花的整体精神摄起的,跟着具体勾画:“轻装”、“纤裳”,为形质;“照水”、“玉立”,为姿态。配似“飘飘似舞”,使莲花的形象突现眼前。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随即换了角度,自身落笔。“销凝”意为徘徊凝望。几度排徊在满湖烟月和一汀鸥鹭之中,为的是要领略这诗的环境中那白莲的雅韵。“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悄然静夜之中,驾一叶扁舟,在湖上飘摇。淡白的湖光,远送的香气,皆进目鼻之中,那莲花却混在波明月白之中了不可见。这几句莲花被置身于若有若无之间。湖光、烟月、小舟、鸥鹭物光人色皆有。如果能够用丹青画出,当是一幅绝品。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大抵是浣纱人妒忌美丽,换红衣裳,穿一件素白的罗衫,以便消减您那动人的魅力。这里写白莲仍是一片迷离之色,轻轻把题目的“白”字反挑出来。
“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白莲的姿态陡然呈现。“闲情淡雅”一串特写镜头,“淡雅”是写神魂,“清润”是说姿态:“凭娇待语”是拟人化手法,写出它“若讽若惜,如怨如慕”之情态。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隔浦”化用白居易的《隔浦莲曲》句:“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倾盖”借用“倾盖而语”的成语。“心素”即心事。这里又补足了一笔,将上面意思说透。
结拍“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从眼前荡开,想到未来。“湘皋佩解”是个典故。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这里的“佩解”是比喻莲花落瓣。“怕湘皋佩解。”讲不久西风吹来,花瓣飘落,如江妃解佩。只剩“绿云十里”在西风中飞卷罢了。
整首词,有总写,有分写,有远写,有近写,有正写,有侧写,章法颇可玩味。其中的“小舟夜悄”一段,迷离惝怳:“浣纱人妒”三句,想象幽奇:“凭娇待语”、“似传心素”,则人花合咏,也都显出作者的匠心。
长调咏物,要有整体的布局。或总或分,或实或虚,或探或补,手法颇多,规划得好,才能下笔。这首词,总分结合,远近相宜,章法颇为严谨。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翻译
风雨萧瑟,鸡声四起,我置身天地竟没有像刘表这样的人才,啼鸣的杜鹃流着泪,落花含着遗憾飘落下来,哀伤柔弱。月亮因天空显得昏暗,星星隐于薄雾,角声飘渺,想问问作《登楼赋》的王粲,镜子中自己的白发,又增添了多少啊。
遥望家乡在何处,青山渺茫,山峰矮小,几次美梦,都随着风儿离去了,被山峰遮住,琴瑟的弦僵住了,吹奏玉笙的手指发冷,只能遥望高飞的鸿雁在天边,没阶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
注释
鸡鸣:化用《诗经·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侧身:同“厕身”,即置身。
刘表:东汉高*人,字景升,官荆州刺史。当时中原战乱,荆州一隅较为安宁,士民多归之。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曾作《登楼赋》抒写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建安七子之一。
髻螺:妇女头上盘成螺形的发髻。此喻指山峰。
冥鸿:高飞的鸿雁。
天杪:杪,树木的末梢。天杪,即天边。
创作背景
在朱元璋请他赴金陵之前,刘基已经四次出仕而又四次辞官,但又一次一次地隐而复出,虽不能为而又心有不甘,于是时常登楼远眺,感慨节序,看似流连光景,实是壮心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基写下了这首词,来感时伤事、自抒怀抱。
赏析
上片用刘表、王粲事,抒写怀才不遇的郁闷。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起句突兀,化用《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之句,“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这一句是把握词旨趣的关键,没有这一句,就可能把词理解成悲秋思乡,有了这一句,就知道词人表达的是英才思明主的“择木之意”。汉末初*三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刘表为荆州刺史,荆州没有战乱,较为安宁,所以很多人到那里避乱,王粲因为跟刘表是同乡,两家有世交,故此去投靠他。所以这里不是一般意义地赞美刘表,而是以王粲自比的延伸。此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风雨交加、鸡声四起的背景,渲染了一个风雨如晦,看不到曙光的环境,暗示元末社会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词人感叹天地之大,竟无像刘表那样的人可以依附,流露了他的失路之悲。
“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杜鹃,又叫杜宇、子规、伯劳、鹈鴂,自从屈原把它写进《离骚》,它就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它既被用来表现或烘托思归之情,又用作“落花时节的标志”,或者是时序更换的标志。“啼鹃迸泪”和“落花飘恨”用拟人的手法,把词人沉痛悲怨之心披露无遗,杜鹃的啼鸣又隐含了无限的乡愁,引发了下片的怀乡之情。由于连“依附刘表”亦不可能,便感到魂断无依。词人侧身于天地之间, 骋目四望而无栖息托身之地, 其内心之痛苦有如杜鹃啼血。此句不是词人一般意义上对于生命的惋惜,而是他基于事业功名的执着追求。自古仁人志士,总伴有岁时惊心、时序迁流的紧迫感,在看似伤感的表层下掩盖着积极进取的人生动机。
“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月暗”、“星沉”进一步渲染拂晓前天色的阴沉压抑,画角之声也是那样凄凉哀厉,令人生悲。在这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时光的执着与敏感。
“问登楼王粲,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以王粲自比在前面已提到,而“登楼王粲”是以“登楼”为具体语境,这意味着词人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自比王粲,而是有着特定的负载信息。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施展才华、拯世济物的用世之心,以及日月逾迈、志不获骋的焦虑沉淀在刘基的内心深处,反复出现在其词中,揭示了词人复杂的心理。
下片抒写乡愁,紧承登楼。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词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只见如髻螺般的远山,横于天边,使人惆怅。那远山挡住了自己梦回家乡的道路,眼望不到,梦魂难飘,此恨怎消?词人把其为朝廷命运担忧,为个人前途而苦苦思索的.郁志之弗舒,付之于这句话。
“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以责怨之笔写青山遮梦,意境奇警,更觉深哀。
“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词人万般无奈之下,只有借音乐以表哀思,谁想弦僵指冷,难以成调,最后只能目送飞鸿消失在天边,遥寄乡情。至正十三年,刘基建议捕斩方国珍,上官非但不听,反将其罢黜浙东元帅府都事,羁管绍兴,于是词人发出“千古钟期今已矣,空惨怆,对瑶琴”的深深感叹。同时又是暗用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其十四)所表达的理想人格之意及知音不在的感慨之意。
“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收束全词,没阶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这既是写景,也是世事昏暗,自感前途渺茫的心理写照。照应了“鸡鸣风雨潇潇”,在情感上造成回环往复,增加一唱三叹的摇曳之美。而且,“不知昏晓”实又暗喻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刘基一向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礼义治国,然而天下扰扰,何去何从呢?这是摆在词人以及当时所有士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此词正是他此时矛盾、困惑心情的写照。
全词以啼鹃、落花、断魂等意象的迭加与组合,托物以寄兴,将忧愤、哀怨、惆怅、彷徨,融于一体,既有思乡之情,写意空灵,造语典雅,用典自然贴切,含而不露放之风。既有思乡之情,又有失路之悲,节奏强烈快捷,如急风暴雨,颇有豪放之风。
水龙吟·西湖怀古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古诗简介
《水龙吟·西湖怀古》是由南宋陈德武创作的一首词。“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最后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的感情。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创作了这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写得慷慨悲壮。
翻译/译文
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生大志。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
⑵“东南”句:指杭州,此句化用宋仁宗《赐梅挚知杭州》诗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⑶佳丽:俊美,秀丽。三国魏曹植《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南朝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⑷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⑸歌吹:唱歌和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化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⑺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⑻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
⑼*生志:生*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⑽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⑾藉(jiè):同“借”,凭借,依靠。
⑿当年耻:概言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国耻。
⒀形胜:指地形险要、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
⒁发挥:犹抒发。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三国志·吴书·孙策传》:“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⒂力士推山:传说古时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丁力士,能徙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山崩,压杀五丁、秦女,皆化为石,而山分为五岭。”
⒃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人面八兽,八足八尾,皆青黄也。”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⒄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⒅岳将军: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
“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人神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写西湖的诗词,古往今来真不知有多少!南宋末年陈德武这首词虽题曰“怀古”,却更多是“感今”的。
此词一起不凡,是属于那种“起句贵突兀”(沈德潜《说诗晬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谢榛《四溟诗话》),令人为之一震。“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是宋仁宗御制题辞。但词的首句是“果”,次句是“因”,即正由于“西湖自古多佳丽”,所以她才使钱塘成了“东南第一名州”。这两句与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的写法颇相似,都从大处落墨,“概述”钱塘或西湖的气象非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接下来六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来写西湖的“佳丽”。堤上,亭台楼阁,园林秀美;堤下,湖水荡漾,游人歌吹。“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在六月;“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在九月,自夏到秋,“四山睛翠”,景色宜人,风光明媚。这里说的虽是夏秋间事,实际含有四季风光,无不秀美的意思。这三句显然来自柳永的词“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总之以上六句从空间和时间上描述了西湖的“佳丽”,而钱塘成为“东南第一名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过词人用了这样多笔墨写名州美景,并非欣赏她的秀丽风光,从全篇看,这只是一种借托而已。
靖康二年(即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北宋沦亡,宋室南渡,偏安在西子湖畔(因称钱塘为临安)。那时候,多少志士仁人发出过“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张元干)。但是结果呢?“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生志。”应该说词人在这里所指斥的并非是誓志收复中原、为国立功的文臣武将。所谓“一时豪杰”是指南渡之初,那些也曾感慨过、激昂过、甚至痛哭流涕而后来壮志消沉抗战不彻底的人。词的这几句,在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中有着极其高度的概括:“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人情老易”,由于时过境迁,朝中一些官僚和士大夫们,安于现状,习以为常,“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渐忘掉国难家仇了!上片的最后这几句正如文及翁《贺新郎·西湖》中写的:“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南宋覆亡前后这样的愤激之言,悲壮之音,总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传出,看来可能因为她地处南宋的“首都”吧。
词的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生志”,以美景映哀情,兴亡之思,郁愤之感,已弥漫字里行间。至下片便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生出了奇思异想来。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天旋时异”,古人常用翻天覆地来比喻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便是。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徽宗、钦宗和后妃、公主、百工技艺、娼优、儒生以及金银、珍宝、器皿等被掳北去。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奇耻大辱。但如今凭靠何人才能雪耻呢?换头这二句,感慨殊深,激愤之情,较前尤甚,也即文及翁词中“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的意思,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
但正由于希望尚未完全泯灭,所以当登临这地形险固(“形胜”)之地的时候,一方面“感伤今古”,一方面又觉得英雄才气尚可发挥,还没有到国中无人、国势不可挽救的地步?真是既抱希望,又感无望,充分表现出此刻“登临”的复杂矛盾感情。细品味笔意,却是颇曲折的。
“力士推出”,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秦王献美女于蜀王,遣五个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个共引蛇,山崩,压杀五个秦女,皆化为石,而山分为五岭。”“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人面八首,八足八尾,皆青黄也”。联系起下句“作农桑地”,是作者希望能有神人来推山移水,把西湖变为农桑之地。这一奇思妙想与上面的“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和“都忘却、*生志”紧相联系,是词人复杂矛盾而充满郁愤心情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可是无情的现实是:“至南宋建都,则游人仕女,画舫笙歌,日费万金,盛之至矣,时人目为销金锅”(郎瑛《七修类镐》)。如果铲除这罪恶的渊薮,变为农桑良田,就可以有益于人民了。但这只不过是幻想,铲除这个销金锅,南宋君臣,达官贵人,地主豪绅会找另一个寻欢作乐的地方。词写至此,再一转折: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绍兴十一年(1141),抗金名将岳飞大败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汴京仅四十五里,大河南北人心振奋,在此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赵构用秦桧计以一日十二道金牌招回,诬陷至死。这里词人祝愿用钱塘江水来湔雪国耻,以慰岳飞在天之灵。
上片叙西湖佳丽为指斥南宋君臣断送大好山河映衬;下片一幻想或许有人可“雪当年耻”,再幻想“发挥英气”,三幻想“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四幻想“借钱塘潮汐”,为岳飞报仇雪恨。幻想重重,转折层层,一股忧国伤时的感情,欲有所为却又明知已不可为,将复杂矛盾而始终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曲深刻。江顺诏曰:“词贵柔”、“词贵曲”、“词贵巧”、“词贵蕴蓄”(见《词话丛编》二十册)。此词写景明丽,多用柳永《望海潮》句,并无特色,但其抒情,却称得上是取径巧,用语柔,达情曲而又蕴蓄的了,不失为一首爱国主义的佳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朝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一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二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不会像西知晋的张季道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我也不会学求田问舍的许汜。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东晋桓温典。
倩:请托。读音qìng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上片大段方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方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方它的尽头。
“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也就方苏轼《念奴娇》词中“大江东去”的大江。“千里清秋” 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方写山。意思说,放眼望去,远山千姿百态,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方的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玉簪螺髻”一句中的“玉簪”,方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螺髻”,指古代妇女一种螺旋形发髻。韩愈有“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诗句(篸即簪)。“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的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 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物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实际上方作者自己看见沦陷区的山,想到沦陷的父老姊妹而“苦发愁。但方作者不肯直写,偏要说山向人献愁供恨。山本来方无情之物,连山也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物。的样写,意思就深入一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方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物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淡而渐趋强烈。作者接着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物,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物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佩带的不能用来杀敌卫国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方又有谁能领会他的时的心情呢?
的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方写景, 但同时也方喻情。落日,本方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断鸿”,方失群的孤雁。辛弃疾用的一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方辛弃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说,凡方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方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方游子物。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方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物,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方直抒胸臆物。“吴钩”,本方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的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却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物。以物比人,的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无限感慨呀!“栏干拍”遍方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的意思,用在的里,就把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方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里引用物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物,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的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物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物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物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方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方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的里泛指有大志之人。的也方用物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方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的二层的大意方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方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方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方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方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方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的么高大物,人怎么能不老大呢!的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方: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物。的三句,方全首词的核心。到的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方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方请求,“红巾翠袖”,方少女的装束,的里就方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的三句方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方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物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物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物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点评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年、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劝学原文及翻译 40句菁华
1、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乃:于是,就。
4、与:和。
5、论议:谈论,商议。
6、复:再。
7、待:等待。
8、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9、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1、掌事:掌管政事。
1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15、益:好处。
16、及:到了……的时候。
17、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18、乃:才。
19、自然:天然。
20、贤:才能。
21、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22、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23、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4、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6、结合荀子的《劝学》,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27、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8、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31、绝
32、强
33、假:借助,利用。
34、舆:车。
35、绝:横渡。
3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37、渊:深水。
38、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9、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0、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0句菁华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4、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5、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6、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
7、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8、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9、山水之乐:助词,的
10、宴酣之乐:助词,的
1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12、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13、省略句:
14、环:环绕。
15、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16、潺潺(chán):流水声。
17、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8、临:靠近。
19、于:在。
20、辄(zhé):就,总是。
21、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2、曰:叫做。
23、寓:寄托。
24、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2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26、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27、渔:捕鱼。
28、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29、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30、陈:摆开,陈列。
31、丝:弦乐器的代称。
32、竹:管乐器的代称。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33、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3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35、已而:随后,不久。
36、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37、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8、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39、苍颜:脸色苍老。
40、归:回家。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30句菁华
1、皆:副词,都。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潺潺(chán):流水声。
5、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6、回:回环,曲折环绕。
7、临:靠近。
8、作:建造。
9、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10、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11、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12、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13、归:聚拢。
14、晦:昏暗。
15、发:开放。
16、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7、洌(liè):清澈。
18、陈:摆开,陈列。
19、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0、归:返回,回家。
21、翳(yì):遮盖。
22、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24、谓:为,是。
25、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27、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2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2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0、而
——关于英文句子翻译大全赏析 30句菁华
1、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交。
3、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
4、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6、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善始者善终。
7、Stick to it, and you'll succeed 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
8、No pains, no gains 不劳则无获。
9、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A plant may produce new flowers; man is young but once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11、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12、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3、Look before you leap First think, then act 三思而后行。
14、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15、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6、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17、The only limit to our realization of tomorrow will be our doubts of today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实现明天理想的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
18、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 Mendeleyer ,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耶夫)
19、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 toil tears and sweat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olitician)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英国政治家 丘吉尔 W)
20、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impossible " (Bonaparte Napoleon ,French emperor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21、I want to bring out the secrets of nature and ap* them for the happiness of man I don't know of any better service to offer for the short time we are in the world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我想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用来造福人类。我认为,在我们的短暂一生中,的贡献莫过于此了。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22、It is at our mother's knee that we acquire our noblest and truest and highest , but there is seldom any money in them( Mark Twain , American writer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23、My fellow Americans ,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John Kennedy , American President )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美国总统 肯尼迪 J)
24、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国总统 尼克松 R)
25、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 ,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 , German Poet and dramatist)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德国诗人戏剧家 歌德 J M )
26、The man with a new idea is a crank until the idea succeeds (Mark Twain , American writer) 具有新想法的人在其想法实现之前是个怪人。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27、Sloth , like rust , consumes faster than labor wears (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 ( Ralph Waldo Emerson , American thinker )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R W) WEALTH 财富篇
28、If you would know the value of money , go and try to borrow some (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 )要想知道钱的价值,就想办法去借钱试试。( 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29、Money is like muck , not good except it be spread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金钱好比粪肥,只有撒到在大地才是有用之物。(英国哲学家 培根 F)
30、No country , however rich , can afford the waste of its human resources (Franklin Roosevelt , American president)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多么富裕,都浪费不起人力资源。(美国总统 罗斯富 F)
——论语名句及翻译 40句菁华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4、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17、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2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2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朝闻道,夕死可矣。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3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cf昵称细选 30句菁华
1、霸气丶鑫
2、夜丶星辰
3、泪染素衣
4、萱萱
5、酷到爆炸
6、凋落怀中
7、爱在戏院前
8、涙在投降
9、沫小乖
10、溺亡在她心
11、韶华倾负
12、单纯的小成熟
13、无限◆战火
14、旧港听风
15、清情的小太阳
16、心动的那一瞬间?
17、ゝ东京下雨
18、七星灯
19、嗜魂杀
20、干净丆αη稳
21、洗头发的秃子
22、梅花酿清酒
23、偏幽
24、孤城殘留
25、錯殺溫柔
26、萧嘫
27、幸福的真残忍
28、我是能人
29、好莱污影帝
30、烟雨
——《三字经》原文及全文解释 30句菁华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4、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5、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6、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7、曰*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9、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10、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11、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12、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13、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14、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15、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16、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1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王莽篡。
1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19、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20、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21、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22、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23、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24、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25、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26、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2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28、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29、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30、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