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3 00:00:00 孟子,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8、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3、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1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18、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24、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5、正人心而存仁义,法先王而行王道。

26、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27、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28、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9、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30、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31、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32、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33、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34、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3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3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37、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38、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9、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无能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40、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1)

——孟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9、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仁者无敌。

13、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1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6、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8、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19、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2、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5、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2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2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

28、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

29、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3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3、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35、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36、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37、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4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3、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45、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46、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47、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8、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4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2)

——孟子的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5、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

6、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7、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8、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卢梭

9、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

10、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1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冯梦龙

1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2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7、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2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2、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3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9、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3)

——孟子的名言摘抄 40句菁华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仁者无敌。

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0、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21、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2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3、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2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5、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2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2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30、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31、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32、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33、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34、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35、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肯吃亏不是痴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须知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36、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37、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

38、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39、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40、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4)

——孟子的经典名句大全 50句菁华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为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10、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1、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7、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0、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21、仁则荣,不仁则辱。

2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2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24、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5、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26、仁是人的善心,义是人的正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

27、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

28、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2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0、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1、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3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5、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7、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38、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哭不忍食其肉。

39、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正人心而存仁义,法先王而行王道。

42、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4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4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6、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47、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48、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4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5)

——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成语 40句菁华

1、孟子的名言

2、吾善养浩然之气。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0、一肢半节: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淫辞邪说: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1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4、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5、易如反掌: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16、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17、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8、运之掌上: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1、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2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5、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26、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0、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3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3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3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7、视为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38、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39、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40、齐王舍牛:《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6)

——出自四大名著的成语 40句菁华

1、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2、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3、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4、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5、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7、钟鼎之家:富贵宦达之家。

8、断头将军: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9、如嚼鸡肋:比喻很乏味。

10、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11、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2、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3、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4、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16、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7、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18、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19、龇牙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20、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21、真人不露相: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22、整旧如新: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

23、巢毁卵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4、顾曲周郎: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25、走花溜冰:比喻吹牛,说大话。

26、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7、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8、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29、养精畜锐: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30、一望无际: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31、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32、压雪求油: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33、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

34、倚草附木: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35、一帆顺风:同“一帆风顺”。

36、以卵敌石: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37、一息奄奄: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38、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

39、一针一线: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40、隐介藏形: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7)

——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 40句菁华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4、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5、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

6、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

7、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8、李逵敬酒——非喝不可

9、林冲雪夜上梁山——压的

10、林冲上山——官压民反

11、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12、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13、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14、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15、老虎扑食——三股劲

16、(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17、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18、林冲上梁山——(官压民反)

19、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20、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21、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22、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23、武松打猫——小意思

24、时迁盗甲——暗中行事

25、李逵扮新娘——装不像

26、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27、武松绣花——胆大心细

28、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29、李逵升堂判案——乱打一通

30、武大郎放风筝——起手不高

31、武大郎烧纸——单调;单吊

32、武大郎看飞机——眼界不高

33、潘金莲上庵堂——假装正经

34、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

35、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36、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37、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够义气

38、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39、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蛮劲十足

40、武大郎跳井——怂人到底了;熊到底了;怂人到底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8)

——出自诗词的古风游戏名字 40句菁华

1、清川渡

2、风绾梦境悠

3、踏春秋

4、月夜舞尽离殇

5、义字当头

6、花折亦无情

7、疏狂一醉

8、入云栖

9、笑忘书

10、雨落弦断

11、清初倾冶

12、予麋鹿

13、古老的'光

14、一眼云烟

15、血雨探花

16、青烟小生

17、苍笙踏歌

18、墨醉青衫

19、孤海未蓝

20、魔夜听剑

21、弑血阡

22、鬼方赤命

23、莫越琛

24、傲笑红尘

25、墨阡殇

26、梨花溅雨意笙歌

27、木槿暖夏

28、百里淑婳

29、畵凉思

30、与君绝

31、倾君三世挽君颜_

32、举杯邀月千秋尽

33、祭奠今世殇

34、吟清歌

35、一城烟雨惹人愁

36、此城无心忘少年

37、独孤殇

38、纳溪阡觞

39、紫衍神钜

40、紫邪陌瞳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9)

——孟子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仁者无敌。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2、其进锐者,其退速。

2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25、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2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8、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2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5、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8、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4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出自孟子的名言 40句菁华(扩展10)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40句菁华

1、朽木不可雕也。

2、不迁怒,不二过。

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4、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