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2 00:00:00 论语,哲理名言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6、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朝闻道,夕死可矣。

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9、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9、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35、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3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3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4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4、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7、过,则匆惮改。

4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1)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6、0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7、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仁者,其言也切

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1、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2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4、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5、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0、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8、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9、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0、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S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5、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47、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48、过,则匆惮改。

49、寝不尸,居不容

50、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 )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2)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1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3、小不忍则乱大谋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5、子不语:怪、力、乱、神

16、邦无道,危行言孙

17、知其不可而为之

18、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6、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30、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3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论语·雍也》)

3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6、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37、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8、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0、过去做错的,及时改正,譬如昨日死。

41、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2、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4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4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4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8、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9、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对于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50、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多学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自己的(君子之道)了吧!”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3)

——论语中的名言 50句菁华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子不语:怪,力,乱,神。

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7、食不语,寝不言。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4、有事弟子服其劳

15、礼,与其奢也,宁俭

1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巧言令色,鲜矣仁

22、知其不可而为之

2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0、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4、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子不语怪,力,乱,神。

41、小不忍,则乱大谋。

42、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4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46、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的名言4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论语中的名言4

  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0、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中的名言13

  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4)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60句菁华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7、、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8、5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9、2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0、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5、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5、邦无道,危行言孙

26、君子有三戒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君子周急不继富。

30、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3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9、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40、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4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42、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43、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4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

45、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4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4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0、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51、佛Z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Z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52、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5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9、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 )

6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篇6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5)

——论语经典名句参考 40句菁华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6、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

1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2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2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3、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尔》)

2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2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29、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3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3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篇》)

3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3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中的经典哲理名言 50句菁华(扩展6)

——于丹论语心得经典语录 30句菁华

1、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

2、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3、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5、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6、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7、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8、《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9、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10、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11、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12、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13、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14、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15、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16、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17、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18、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19、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

20、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希望听到真理。

21、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22、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23、一个人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24、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

25、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26、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用*和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27、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28、在今天看来,一个的发展往往不在于终极理想有多高远,而在于眼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29、人有两只眼睛,全是*行的,所以应当*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30、神于天,圣于地"是*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