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2、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3、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4、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6、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8、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9、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11、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2、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15、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16、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7、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18、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9、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0、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1、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24、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2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6、“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7、为什么酶促反应的水浴温度为37度?酶的活性最适应
28、画出DNA一个单体结构简图,并标上各部位名称
29、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0、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31、细胞全能性比较
32、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33、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34、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5、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36、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7、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8、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9、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0、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生物高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光反应阶段
2、有丝装片制作: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碱性龙胆紫)→制片
3、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4、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5、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近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6、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
7、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体的途径多样,如经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母婴感染等,在我国,共用注射器具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8、(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设计
9、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10、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1、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12、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14、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15、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6、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7、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18、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19、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2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
21、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2、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3、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24、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5、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26、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27、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28、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29、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30、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31、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32、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33、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34、DNA能通过核孔。
35、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6、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37、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38、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0、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41、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42、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43、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44、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将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配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或用于细胞传代培养时将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
45、诱导酶: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46、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47、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48、什么是种间关系?
49、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50、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高一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2、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3、DNA的复制:
4、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5、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6、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0、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11、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1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13、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14、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15、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6、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17、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18、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9、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0、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21、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板
22、*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23、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24、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25、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6、溶酶体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27、核糖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28、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29、抗维生素D佝偻病
30、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31、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32、、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33、、调节血糖的激素:
34、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35、前期
36、后期
37、末期
38、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39、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40、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 状态变为 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 。
——高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前期
2、中期
3、光合作用酶: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4、诱导酶: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5、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6、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7、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8、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1、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2、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1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1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15、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6、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17、渗透压:
18、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19、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20、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1、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22、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23、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24、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25、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26、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2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2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2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3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3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32、*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
33、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34、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35、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6、性别决定的类型:
37、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38、(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基础知识
39、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0、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中学物理会考知识点 60句菁华
1、*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2、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3、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有力;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6、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10、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1、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12、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1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14、速度公式:vt=gt
15、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16、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17、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8、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19、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20、、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21、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2、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3、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4、向心加速度:a向=v/r=ωr
25、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26、求*均功率:P=W/t;
27、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28、功、功率是标量;
29、振幅用A表示;
30、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31、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2、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33、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
34、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质的量有关;
35、做功;
36、分子动能由温度、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37、当距离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38、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39、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0、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41、电场线的特点:
4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4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44、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45、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6、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7、定义式:I=U/R;
48、推论:R=U/I;
49、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50、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51、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53、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5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5、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56、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57、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58、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59、α粒子的散射实验:
60、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的组成:
5、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7、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8、动物细胞的结构:
9、生物的特征
10、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3、种子萌发的条件
14、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5、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6、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17、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18、空中飞行的动物:
1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1、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卵、蝌蚪、幼蛙、成蛙。
2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24、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5、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2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7、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28、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29、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30、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
31、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32、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3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5、昆虫、青蛙发育的类型:变态发育。它可分为:
36、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7、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38、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衡。
39、*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
40、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1、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42、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
43、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
44、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9、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45、控制父母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
46、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7、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它由(肝脏)产生。
48、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49、动物体的组织与植物体的组织
50、植物体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5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3、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5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55、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 1
5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57、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58、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60、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肺的换气)实现;
——生物知识点归纳 60句菁华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6、染色体的组成蛋白质分子和基因分子
7、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也要分开,随染色体而进入两个细胞中。
8、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9、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10、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11、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12、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13、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14、脑:大脑、小脑、脑干
15、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16、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17、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18、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19、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0、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21、显微镜的构造
22、生物膜的特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它们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5、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26、知识延伸
27、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8、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29、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30、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31、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3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33、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34、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
35、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36、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37、谷氨酸发酵时
3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39、“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40、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41、*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4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43、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4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45、乔木层↑
46、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4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48、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49、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50、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51、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52、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53、性别决定的类型:(1)_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_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__)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_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_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54、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55、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
56、(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57、动物的行为: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
58、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车间”。
59、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60、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衡的移动
3、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4、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气体的溶解性:
7、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8、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9、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10、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11、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12、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1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15、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16、符号是mol。
17、计算公式:n=N/NAn=m/M
18、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9、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0、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1、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22、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23、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4、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2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26、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8、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9、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0、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31、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32、“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3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34、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35、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36、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3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38、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39、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40、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41、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42、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3、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44、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4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46、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47、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48、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49、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50、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初二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40句菁华
1、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2、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3、(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4、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5、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7、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8、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9、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10、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11、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12、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13、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14、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1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17、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18、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19、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P6图
20、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2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2、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23、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2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2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26、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27、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28、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29、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30、主要特征:
3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32、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完成各种动作,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33、动物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水螅固着在水草上,很少移动身体;蜗牛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缓慢蠕动;蝗虫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能跳跃和飞行;家鸽与飞行的肌肉发达,有轻而坚固的骨骼,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
3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分成:
35、营群体生活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36、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领头羊”“首领雄狒狒”
37、在维持生态*衡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衡。
38、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9、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40、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初二地理知识点 40句菁华
1、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原、丘陵为主。
2、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5、在我国的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6、黄河下游变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7、根治黄河的方法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8、长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的城陵机一段称荆江被誉为“九曲回肠”,
9、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10、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原和华北*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1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1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窑洞(2)信天游陕北民歌(3)黄帝陵
14、*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15、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6、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
17、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河流特点:河湖众多,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18、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19、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居第3位。。
20、陆界线:2万多千米
21、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2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3、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24、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25、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6、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27、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实现现代化。
2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29、走科技强农之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31、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32、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33、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4、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盒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35、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36、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7、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38、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39、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4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4、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6、什么是群落的水*结构?
7、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8、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9、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0、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1、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2、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3、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14、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15、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
16、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17、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18、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19、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21、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2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24、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26、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27、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8、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9、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30、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1、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32、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3、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4、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35、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36、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37、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8、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39、血糖*衡的调节
40、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