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3、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6、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8、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0、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1、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14、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16、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17、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19、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20、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21、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22、愿为市鞍马(市,买)
23、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4、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2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26、朝服衣冠(服,穿戴)
27、冬雷震震(雷,打雷)
28、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9、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3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1、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2、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33、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3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3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36、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3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3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3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4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4、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5、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8、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9、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礼(既加冠)
1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1、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12、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3、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4、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15、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1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17、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18、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9、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20、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1、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22、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23、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4、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5、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6、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27、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8、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9、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30、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31、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2、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33、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4、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5、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36、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37、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39、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4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3、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4、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5、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6、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8、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9、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0、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11、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礼(既加冠)
12、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3、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4、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15、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16、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
17、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19、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20、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21、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2、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23、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4、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25、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26、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27、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28、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29、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30、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31、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32、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3、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34、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35、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36、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37、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高中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2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2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2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2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3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3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0、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中考文言文复习 100句菁华
1、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2、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3、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吾日三省吾身
6、阅读理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8、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9、(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10、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
11、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最普遍的失误有二:
12、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失误表现在两方面:
1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14、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6、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17、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1、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24、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2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26、穷冬:隆冬。
27、汤:热水。
28、衾():被子。
29、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30、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2、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33、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34、这是*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36、林嗣环的《口技》: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7、选自《孟子?告子上》。
38、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39、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0、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41、规:计划。
42、何加:有什么益处。
4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44、已:停止,放弃。
45、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4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4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9、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0、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5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52、归纳段意
53、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5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5、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56、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7、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58、根据要求概括文章内容 比如“某人做某事或说某话的原因、方式、背景”等。
59、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60、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61、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62、了解中考其他考题的特点
63、这三则主要从 方面来谈儒家的做人标准。
64、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65、注音并解释加点的词:
6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67、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68、翻译下列句子。
69、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0、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71、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
72、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对“死于安乐”的理解,说说今天我们年轻一代应该如何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7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74、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75、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76、“用……做……”或“把……当作……”的意思。
77、“以为”的后面跟了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它与现代汉语的“以为”、“认为”相当。
78、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79、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80、信:实情。
81、狱:案件。
8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8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84、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85、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86、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8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8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89、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90、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91、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9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93、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94、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5、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96、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97、C
98、多积累。对于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并不难,但如果在多篇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多贯通,将同样内容的句子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学生收集的范围,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99、整理文章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100、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文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让学生体会他给人们的启示和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中考文言文复习 50句菁华
1、吾日三省吾身
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参考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4、【参考答案】: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7、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8、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0、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1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12、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4、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6、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8、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9、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20、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2、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23、未果:没有实现。
24、.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25、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原文回答。
26、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7、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8、失其本心。
29、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30、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31、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32、其真无马邪 “邪”(é) 通“耶” 《马说》
33、百废具兴 “具”(ù) 通“俱” 《岳阳楼记》
34、翻译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5、翻译句子:默而识⑤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6、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37、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3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39、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4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1、“何……为”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44、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4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46、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47、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9、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50、C(结合下文,这是杜袭用比喻批评曹操想先打许攸的主张,所以当选C)
——文言文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8、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2、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张载
1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0、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3、见义不为,无勇也。
3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3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3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40、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4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4、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4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4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7、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4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9、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5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 40句菁华
1、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2、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5、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6、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7、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8、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11、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12、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13、亭午:正午。
14、夜分:半夜。
15、素湍( ):白色的急流。
16、飞漱( ):急流冲荡。
1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8、晴初:天刚晴。
19、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20、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2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22、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2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5、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28、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29、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30、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31、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32、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33、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5、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6、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37、属( )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38、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39、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4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文言文说说 40句菁华
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5、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7、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9、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1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2、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4、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5、泪流千行,滴滴含相思;发白千丈,思思皆离愁。
1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7、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人生如旅,亦哭亦歌,曲终人散时,不过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2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6、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29、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2、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4、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7、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8、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qq空间说说文言文 30句菁华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3、一场梦境,一场繁华,荣华谢后,君临天下。
2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5、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2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7、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8、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29、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30、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内涵深奥文言文 30句菁华
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地阔天长,不知归路。——李华《吊古战场文》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荀子《劝学》
6、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9、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荀子《劝学》
10、闲静韶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洪林《西湖》
1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1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5、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1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1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1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21、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
22、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2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2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8、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2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30、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