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2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2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2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2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3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3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0、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4、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5、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8、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9、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礼(既加冠)
1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1、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12、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3、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4、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15、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1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17、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18、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9、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20、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1、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22、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23、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4、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5、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6、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27、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8、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9、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30、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31、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2、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33、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4、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5、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36、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37、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39、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4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3、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5、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9、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0、君子*之美,不*之恶。
11、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1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2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3、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5、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7、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3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4、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6、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7、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8、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3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0、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0句菁华
1、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3、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6、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8、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0、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
11、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
14、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
1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16、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17、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19、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20、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21、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22、愿为市鞍马(市,买)
23、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24、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2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26、朝服衣冠(服,穿戴)
27、冬雷震震(雷,打雷)
28、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9、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3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1、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2、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
33、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3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3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36、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3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3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3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4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语文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60句菁华
1、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2、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3、绝:超越。
4、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5、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6、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7、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8、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9、举:举以予人(拿)
10、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1、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2、暴霜露(通"曝")
1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1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词作动词,上行
15、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动—名,前进的情况;
16、抓表现手法
17、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18、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19、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20、于:
21、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2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23、日:则病日笃(名 作状,一天天地)
24、至于成立(①古义:*自立。②今义:创立)
25、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 ②今义:身心劳苦)
26、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27、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8、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29、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30、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31、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32、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动,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33、弯: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形容词使动,使弯)
34、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词使动,使削弱)
35、固:自以为关中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36、云、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作状,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37、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8、昂其直(通"值",价值)
39、手裁举(通"才",刚刚)
40、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41、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42、岁:①后岁余(名词,年)
43、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44、击
45、倍
46、举
47、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4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4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50、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51、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52、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53、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54、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55、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5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57、去:
5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5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放在前(后)
6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形作动)
——文言文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8、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2、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张载
1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0、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3、见义不为,无勇也。
3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3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3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40、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4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4、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4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4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7、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4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9、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5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有哲理霸气文言文句子 50句菁华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1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8、尽信书,不如无书。
19、山外青山楼外楼。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23、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2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2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3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8、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3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0、校园里的每一个美好而又纯洁的爱情,都被早恋的名义毁掉了。
41、没事偷着乐是不太可能了……不过偷着胖还是有可能的。
42、人总是说抵挡不过时间,其实是时间抵挡不过我们的善变。
43、我在很认真的爱一个人他也爱我这就够了累了吗?换我追你吧。
44、不爱了,当然不一样。哪怕之前,你说一辈子都不让我哭。
45、你是炮轰的脑袋,雷劈的缝儿。
46、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动物。
47、你需要忘记失去的,感激拥有的,和期待将至的。
48、当女人不再与你分享她的快乐,她已经对你漠然了。
49、你最高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挑逗,是对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不会注意到我。——张爱玲《倾城之恋》
50、岁月是一枚钉子,和生活注定了一锤子买卖。
——高中必背文言文名句 50句菁华
1、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8、不去*,鲁难未已。 (左传)
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1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
1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自:(《韩非子》)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汤赋》)
2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出自:(《曷冠子·天则》)
2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新唐书》)
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孔子)
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楚辞》)
2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
25、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出自:(刘禹锡)
2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3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3、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3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35、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3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4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1、(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4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0、不去*,鲁难未已。 (左传)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
1、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2、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3、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4、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7、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伸《隆中对》
8、公输盘不说说(yuè)通悦《公输》
9、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
10、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2、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13、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
1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6、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7、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8、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9、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0、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1、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2、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23、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4、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5、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7、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8、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2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3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32、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3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34、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35、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3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3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3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3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40、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经典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40句菁华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2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6、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4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