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初中语文

1、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2、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3、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4、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7、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伸《隆中对》

8、公输盘不说说(yuè)通悦《公输》

9、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

10、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2、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13、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

1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6、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7、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8、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9、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0、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1、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2、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23、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4、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5、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7、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8、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2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3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32、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3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34、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35、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3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3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3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3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40、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4、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7、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8、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9、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0、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11、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2、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13、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4、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17、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18、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9、躈:同噭一说是*。名词。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20、却:同却,退。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21、郤:同隙空隙。名词。依乎天理,批大却

22、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23、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4、说:同悦愉快。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

25、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

26、帖:同贴用标签标出。动词。不用,则以纸帖之。

27、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28、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9、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30、虚:同墟,市。名词。之虚所卖之。

31、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32、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33、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4、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5、阴:通萌,树荫。名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36、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原:同源源泉。名词。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39、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名词。与旃毛并咽之。

40、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41、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42、直:通值价值,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43、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4、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45、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7、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9、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50、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5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52、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53、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4、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5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6、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7、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59、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0、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2)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2、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5、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6、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7、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0、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11、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13、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4、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15、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6、决:通诀离别。动词。辞决而行。

17、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18、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19、栗:同栗发抖。动词。栗深林今惊层颠。

20、录:同碌*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1、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2、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3、畔:同叛背叛。动词。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4、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25、蕲:同祈求。动词。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26、輮:通揉使弯曲。动词。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7、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

28、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29、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30、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

31、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其真无马邪?

32、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3、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4、已:同矣了。语气助词。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35、翼:通翌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36、阴:通荫,树荫,名词。也傍桑阴学种瓜。

37、暂:通渐,欺诈。动词。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38、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39、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40、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41、兹:通滋副词。兹,更加。赋敛兹重。

42、……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4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4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45、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6、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47、要,通“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4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9、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

50、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语文文言文 40句菁华

1、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2、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5、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6、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7、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8、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11、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12、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13、亭午:正午。

14、夜分:半夜。

15、素湍( ):白色的急流。

16、飞漱( ):急流冲荡。

1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8、晴初:天刚晴。

19、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20、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2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22、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2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5、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28、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29、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30、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31、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32、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33、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5、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6、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37、属( )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38、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39、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4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4)

——初中语文名言 50句菁华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业精于勤,荒于嬉。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天街小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8、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1、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2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5、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3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

3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3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34、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3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3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3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4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4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语?学记>>

4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卜居>>

4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4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9、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5)

——小学升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40句菁华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2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2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3、大凡物不得其*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2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2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30、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3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3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3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3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3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名句加译文 40句菁华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5、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0、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1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1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2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2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29、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30、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31、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32、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34、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35、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3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3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4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7)

——2022文言文表白爱意的句子 30句菁华

1、爱那么短,遣忘那么长。

2、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3、我不会把心画在沙滩,因为海浪会带走,我不会把心画在天空,因为风会带走,我不会把心画在春天,因为时间会带走,亲爱的,请让我把心画在你的心中,让生命带走。

4、江明月,回首少了谁;一杯浊酒,相逢醉了谁;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

5、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6、一句君无戏言,一句妾等百年

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8、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9、静待一世花开,盼你叶落归来。

10、宇宙洪荒,泪不尽遗世风霜。流年末世,此生痴守为一人。

11、回眸望,你的容颜,只一眼,万水千山,只一眼,碧落黄泉,只一眼,便此生不换。

12、思恋别人是一种温馨,被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当然好的前提是——彼此思念。否则,单相思是一种哀愁,只被别人思念是一种负担。

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爱人不必太完美,是你便足以。

1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6、爱情,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一直旅行

17、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8、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1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1、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22、弹一曲高山流水,觅一知音,相携到老。和一支霓裳羽衣,愿得一人,描黛舞墨。

2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刘向《越人歌》

2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25、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我可能喜欢着你。

2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7、百千夜尽,谁为我,化青灯一座,谁倚门独望过千年烟火。

28、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9、喜欢一首歌会单曲循环,爱上一个人会不断原谅,可是歌听腻了就会切掉,所以人爱累了也该收起一而再的宽容。

30、世界上最短的咒语,是你的名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扩展8)

——qq空间说说文言文 30句菁华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3、一场梦境,一场繁华,荣华谢后,君临天下。

2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5、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2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7、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8、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29、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30、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