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4、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7、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8、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9、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0、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11、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2、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13、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4、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17、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18、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9、躈:同噭一说是*。名词。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20、却:同却,退。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21、郤:同隙空隙。名词。依乎天理,批大却

22、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23、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4、说:同悦愉快。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

25、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

26、帖:同贴用标签标出。动词。不用,则以纸帖之。

27、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28、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9、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30、虚:同墟,市。名词。之虚所卖之。

31、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32、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33、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4、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5、阴:通萌,树荫。名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36、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原:同源源泉。名词。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39、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名词。与旃毛并咽之。

40、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41、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42、直:通值价值,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43、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4、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45、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7、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9、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50、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5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52、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53、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4、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5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6、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7、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59、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0、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阅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2、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5、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6、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7、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0、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11、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13、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4、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15、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6、决:通诀离别。动词。辞决而行。

17、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18、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19、栗:同栗发抖。动词。栗深林今惊层颠。

20、录:同碌*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1、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2、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3、畔:同叛背叛。动词。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4、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25、蕲:同祈求。动词。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26、輮:通揉使弯曲。动词。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7、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

28、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29、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30、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

31、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其真无马邪?

32、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3、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4、已:同矣了。语气助词。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35、翼:通翌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36、阴:通荫,树荫,名词。也傍桑阴学种瓜。

37、暂:通渐,欺诈。动词。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38、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39、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40、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41、兹:通滋副词。兹,更加。赋敛兹重。

42、……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4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4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45、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6、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47、要,通“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4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9、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

50、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2)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40句菁华

1、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2、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3、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4、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7、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通伸《隆中对》

8、公输盘不说说(yuè)通悦《公输》

9、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

10、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2、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13、汝之不惠惠(huì)通慧《愚公移山》

1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6、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7、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8、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9、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0、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1、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2、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23、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4、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5、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7、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28、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2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31、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32、小惠未 “獭(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33、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34、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35、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36、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37、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3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 《公输》

3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40、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3)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解释 40句菁华

1、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4、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5、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7、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8、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9、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0、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11、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2、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3、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14、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5、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6、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17、骑:1、j,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8、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9、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0、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儿含乳啼《口技》)

21、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2、数:1、sh,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3、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24、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25、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6、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27、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28、遗:1、w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29、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3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31、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32、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3、愿望(从民欲也)

33、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4、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5、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6、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7、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38、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39、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40、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4)

——文言文的经典语句 60句菁华

1、朱弦断,明镜缺,朝露稀,芳时歇,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2、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朵花。

3、师者,以是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9、繁花凋谢梦凄凉,倾世容颜,永逝娇娆。

10、你不过我红尘陌路,我不过你笑忘成书。

1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这世界上一旦完全沉寂时,也不知它是在悲哀,还是在伤情。

15、世人于姐皆草菅,不问红尘问苍天。

16、做了对不起的事,不要怕,死你是必死的,冷静的告诉我你要怎么死。

1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8、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束手笑看江山,谈风起云涌,谁主沉浮。

21、两个人终于不再错过。携手问年华,看岁月流逝。风云潇洒。残阳退没。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3、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先不开口,哪个蝉儿敢作声。

24、许我浮生一世安,还你笑颜承你欢。

25、除非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26、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增广贤文》

27、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

28、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增广贤文》

2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曹雪芹》

30、有钱难买子孙贤,女儿不请上门客。——《增广贤文》

31、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32、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33、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34、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冯梦龙》

35、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2、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5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6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5)

——励志的文言文句子 50句菁华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4、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唐寅》

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6、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

7、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8、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9、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3、不怨天,不尤人。

14、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出处:《罗贯中》

15、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出处:《罗贯中》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出处:《增广贤文》

1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出处:《曾国藩》

1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学而不化,则非学也。——杨万里

2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语·卷上》

2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2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5、君子忧道不忧贫。

26、满招损,谦受益。

27、尽信书,不如无书。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3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7、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8、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45、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4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7、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4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6)

——文言文的座右铭 50句菁华

1、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4、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5、内得焉,所以守也。

6、花无叶不妍。

7、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8、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0、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11、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或:在涅贵不缁

1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5、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1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6、学不可以已。——《荀子》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1、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3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3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3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4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4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4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0、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7)

——文言文励志微信个性签名 50句菁华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5、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来自于《左传》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来自于《左传》

10、学而不化,非学也。——来自于杨万里

1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自于刘基

13、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来自于吕坤《*语·卷上》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自于元曲·争报恩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自于孟子

1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来自于《荀子》

17、读书本意在元元。——来自于陆游

1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来自于王安石

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来自于《周易》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来自于朱熹

2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4、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出处:《孔尚任》

25、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出处:《罗贯中》

26、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出处:《礼记》

2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出处:《论语》

28、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出处:《罗贯中》

29、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出处:《曾国藩》

3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出处:《增广贤文》

31、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出处:《曾国藩》

32、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出处:《唐寅》

33、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者之低昂而已。——出处:《蒲松龄》

34、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出处:《顾炎武》

35、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出处:《增广贤文》

36、欲仙去越人王冕,当天大雪,赤脚登炉峰,四顾大呼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出处:《张岱》

3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处:《顾炎武》

38、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出处:《吴承恩》

39、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出处:《增广贤文》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5、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5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8)

——有哲理霸气文言文句子 50句菁华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1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8、尽信书,不如无书。

19、山外青山楼外楼。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23、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2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2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3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8、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3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0、校园里的每一个美好而又纯洁的爱情,都被早恋的名义毁掉了。

41、没事偷着乐是不太可能了……不过偷着胖还是有可能的。

42、人总是说抵挡不过时间,其实是时间抵挡不过我们的善变。

43、我在很认真的爱一个人他也爱我这就够了累了吗?换我追你吧。

44、不爱了,当然不一样。哪怕之前,你说一辈子都不让我哭。

45、你是炮轰的脑袋,雷劈的缝儿。

46、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动物。

47、你需要忘记失去的,感激拥有的,和期待将至的。

48、当女人不再与你分享她的快乐,她已经对你漠然了。

49、你最高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挑逗,是对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不会注意到我。——张爱玲《倾城之恋》

50、岁月是一枚钉子,和生活注定了一锤子买卖。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扩展9)

——人生格言文言文 40句菁华

1、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4、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1、生、死、穷、达不易其志。

12、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1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18、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9、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6、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天下。

27、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0、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5、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7、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9、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40、ldquo;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