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4、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5、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7、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8、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9、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0、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11、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2、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13、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14、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15、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6、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17、骑:1、j,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8、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9、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0、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儿含乳啼《口技》)
21、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22、数:1、sh,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3、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24、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25、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6、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27、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28、遗:1、w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29、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3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31、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32、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3、愿望(从民欲也)
33、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4、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5、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36、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7、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38、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39、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40、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60句菁华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4、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6、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7、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8、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9、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10、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11、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2、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13、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14、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15、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16、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17、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18、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9、躈:同噭一说是*。名词。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20、却:同却,退。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21、郤:同隙空隙。名词。依乎天理,批大却
22、沈:同沉形容暮霭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23、说:同说高兴,愉快。形容词。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4、说:同悦愉快。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
25、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
26、帖:同贴用标签标出。动词。不用,则以纸帖之。
27、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28、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9、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30、虚:同墟,市。名词。之虚所卖之。
31、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32、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33、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4、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35、阴:通萌,树荫。名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36、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7、员:通圆圆形。名词。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38、原:同源源泉。名词。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39、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名词。与旃毛并咽之。
40、霑:同沾浸湿,浸润。动词。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41、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42、直:通值价值,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43、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4、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45、坐:同座座位。名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7、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9、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50、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5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52、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53、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54、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5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6、帖,通“贴”。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7、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59、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0、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50句菁华
1、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2、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5、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6、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7、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0、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11、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13、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4、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
15、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16、决:通诀离别。动词。辞决而行。
17、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18、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19、栗:同栗发抖。动词。栗深林今惊层颠。
20、录:同碌*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1、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2、那:同挪抽。动词。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23、畔:同叛背叛。动词。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4、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25、蕲:同祈求。动词。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26、輮:通揉使弯曲。动词。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7、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
28、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
29、惟:通唯应答声。象声词。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
30、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
31、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其真无马邪?
32、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33、要:同邀拦住。动词。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34、已:同矣了。语气助词。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35、翼:通翌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36、阴:通荫,树荫,名词。也傍桑阴学种瓜。
37、暂:通渐,欺诈。动词。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38、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39、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40、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41、兹:通滋副词。兹,更加。赋敛兹重。
42、……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4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4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45、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46、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47、要,通“邀”。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48、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9、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
50、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4、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5、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8、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9、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礼(既加冠)
1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
11、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
12、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3、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14、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15、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1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17、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18、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9、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20、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21、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22、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23、书: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24、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5、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26、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27、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28、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9、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30、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31、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2、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33、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4、夷:1、*(船背稍夷)2、*和、*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5、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36、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37、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39、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4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文言文名句 50句菁华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6、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8、潮**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2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5、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出处:释文向《过苕溪》
28、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出处:李白《上李邕》
29、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3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1、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3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来源于——《礼记》)
33、*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
3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出自《增广贤文》
35、见侮而不斗,辱也。—— 出自《公孙龙子》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
37、三思而后行。—— 出自《论语》
3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劝学》
3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4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4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43、《论语》十二章
44、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4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6、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4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文言文励志的句子 50句菁华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白居易》
3、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增广贤文》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5、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黄宗羲》
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心。——《曾国藩》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8、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罗贯中》
9、满招损,谦受益。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5、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6、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25、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2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2、君若离去,请赐我百年无忧,允我此生无虑,可好?
3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4、你是我共老白头的良人,黄泉碧落,七世三生。
35、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36、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3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9、做了对不起的事,不要怕,死你是必死的,冷静的告诉我你要怎么死。
40、束手笑看江山,谈风起云涌,谁主沉浮。
41、两个人终于不再错过。携手问年华,看岁月流逝。风云潇洒。残阳退没。
42、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4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4、许我浮生一世安,还你笑颜承你欢。
45、汝等夺我江山社稷也好,弃我万劫不复也罢,唯独不能伤她。
46、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4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门生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门生。(韩愈《师说》)
48、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49、先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先人而复哀先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文言文格言 40句菁华
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4、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5、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6、修己而不责人。
7、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
8、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9、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1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2、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13、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14、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1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16、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17、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18、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9、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知耻近乎勇。
22、尽信书,不如无书。
2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8、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3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3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3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0、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经典哲理的文言文句子 40句菁华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2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6、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4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