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5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2 00:00:00 国学

1、《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2、《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3、《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4、《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5、《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6、《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7、《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8、《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9、《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

10、《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1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2、《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13、《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14、《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5、《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

16、《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17、《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

18、《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

19、《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21、《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2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23、《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

24、《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

25、《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

2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27、《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

28、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0、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解老》

31、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汉王充《论衡辨崇》

3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4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4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4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4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8、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

49、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5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1)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2、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2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

27、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史记》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0、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楚辞》

31、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楚辞》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道德经》

3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35、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

3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3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39、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4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4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4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道德经》

4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47、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48、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49、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

5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楚辞》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2)

——国学经典文学常识 50句菁华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3、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4、*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5、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6、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7、*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画

8、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9、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10、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1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12、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13、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14、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15、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16、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17、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18、四大类书:太*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19、*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20、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21、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2、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23、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4、*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25、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26、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27、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8、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9、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30、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3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2、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3、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4、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 阳* 上声 去声

35、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36、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3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38、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39、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40、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41、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42、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43、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44、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45、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46、*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47、*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8、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文学常识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49、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50、*: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3)

——经典国学语录 50句菁华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周易》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地中有水,君子以容民畜众。——《周易》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8、学不可以已。——《荀子》

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4、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周易》

1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7、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周易》

18、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1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20、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周易》

21、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周易》

22、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2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

26、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周易》

27、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28、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管子》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0、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2、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周易》

3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5、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8、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周易》

3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40、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

41、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4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4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47、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

48、勿多言,多言多败;勿多事,多事多患。——《管子》

4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50、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4)

——国学语录精粹 50句菁华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周易》

2、.不迁怒,不贰过。 —— 《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

4、.不以一眚掩大德。 —— 《左传》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孟子》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明代谚语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礼记 ? 学记》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9、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2、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1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1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2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2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22、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2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24、*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2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26、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2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2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2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3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6、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37、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

38、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

3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5)

——摘抄国学经典语录 50句菁华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6、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7、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1、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1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14、*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1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16、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诗经》

17、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18、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

1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经》

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21、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

22、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

2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经》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26、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

27、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28、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2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30、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3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

32、你说话所产生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对方给你的回应

33、每个人最大的局限莫过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系

34、所谓忙————其实就是心灵的逃亡

35、你带着憎恨的心情去淘米,做出的饭都是有毒素的

36、一但你到达了彼岸之后,还要再扛着沉重的船行走吗

37、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太过优秀从而才难以卓越

38、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远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

39、改变你不良的语言惯性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40、勇敢最多只可以杀敌,懂得隐蔽才能够保存自己

41、人一旦怕你,就是离骂你,恨你不远了

42、善战者不怒

43、领导人要在沟通上善于破冰,永远不要做气氛的污染源

44、下下等的人也许会有上上等的智慧

45、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辨;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46、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相当于食物,思维能力是消化功能,智慧是营养

47、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48、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49、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50、目标决定你达到目的时得到的是什么东西,过程决定你达到目标时成为什么样的人,过程重于目标,对的过程往往会得到对的.结果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6)

——国学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经》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

6、有以无难以失守,有以多难而兴邦。——《国语》

7、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9、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10、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12、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孝经》

1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

14、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1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1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17、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

1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行为。——《诗经》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20、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1、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2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2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25、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26、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27、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0、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3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3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经》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35、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楚辞》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37、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38、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4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7)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集 40句菁华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3、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

4、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6、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8、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0、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13、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

16、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

17、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1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

2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23、器满则倾,志满则覆。——《韩非子》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2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3、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35、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墨子》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3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39、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

4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8)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40句菁华

1、《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 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亲民:一说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引导、教化人民之意。

6、得:得到成果。

7、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

8、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是说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做法或是事情。

9、闲居:单独在家中,独处。

10、厌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

11、掩:隐藏之意。著:彰显出来。

12、益:益处,好处。

13、润屋:装饰住所。

14、斐:文雅。

15、琢、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

16、瑟:庄严。僴(xiàn),威严。

17、克:能够。

18、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

19、茍:假如。新:本义指洗澡时除去身上污浊的东西,清洁身体,在这里是精神层面的弃旧革新。

20、作:激发。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

21、周:周朝。旧邦:旧有的国家。

22、于止:对于所居住的地方。

23、《诗》:此指《诗经·大雅·文玉》。

24、必:一定。

25、好乐:喜好,偏好。

26、之:“对于”之意。亲爱:亲近、偏爱之意。

27、好:喜欢。

28、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

29、让:谦让,礼让。

30、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31、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

32、之子:与 “之女子于归”同,是说女子出嫁。

33、絜(xié):度量之意。矩:画矩形所用的尺子,是规则、法度之意。絜矩之道: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指一言一行要有模范作用。

34、维:语气词,无意义。岩岩:险峻之意。

35、丧师:丧失民心。

36、克:能够。配:与……相符。

37、楚国无为宝,惟善以为宝:出自《楚书》。王孙圉受楚昭王之命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之事。王孙圉回应说楚国从来不把美玉当珍宝,而只是将那些和观射父一样的大臣看做珍宝。

38、退:黜退。

39、疾:迅速。

40、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扩展9)

——小学生必背国学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1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2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2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24、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2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3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3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