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

首页 / 名言 / | 2022-12-02 00:00:00 国学,名言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2、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2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

27、虽被万戮,岂有悔哉!《史记》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0、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楚辞》

31、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楚辞》

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3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道德经》

3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35、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

3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3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39、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4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4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4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道德经》

4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47、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易经》

48、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

49、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

5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楚辞》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1)

——国学的名言 50句菁华

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2、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8、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9、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1、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1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论语·宪问)

2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2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33、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34、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35、“*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2、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4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5、满招损,谦受益。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建

49、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50、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2)

——国学经典 50句菁华

1、《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2、《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3、《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4、《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5、《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6、《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7、《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8、《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9、《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

10、《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1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2、《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

13、《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

14、《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5、《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

16、《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17、《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

18、《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

19、《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

21、《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2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23、《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

24、《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

25、《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

2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27、《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

28、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0、所谓大丈夫者,谓其志之大也。——《韩非子解老》

31、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汉王充《论衡辨崇》

3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4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4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4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4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8、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

49、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5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3)

——经典国学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8、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下)

1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1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9、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2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1、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22、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为人喜,解人难;忘忧喜,严律己;莫烦恼,忍为先;识时务,永向前!

23、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4、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2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3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33、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5、君子应该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动。

36、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3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3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4)

——国学的名言 60句菁华

1、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大学》)

2、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大学》)

3、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中庸》)

4、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思以敏为贵,学以勤为贵,友以诚为贵,情以挚为贵,穷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话以少为贵,喜以度为贵,怒以忍为贵,体以健为贵!

5、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6、言必信,行必果。

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0、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12、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13、名高妒起,宠极谤生。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14、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15、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16、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2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2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7、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28、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29、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3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3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38、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0、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41、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4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4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0、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51、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满招损,谦受益。

5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5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5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9、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6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5)

——国学经典名句 50句菁华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5、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7、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8、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1、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2、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13、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14、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20、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天子章》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3、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 苏洵《远虑》)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5、不以一眚掩大德。

26、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27、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效》

2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29、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史记·汲郑列传》

30、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35章非命(上)》

31、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32、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墨子·49章鲁问》

33、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富国》

34、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35、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36、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墨子·02章修身》

3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8、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39、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七月》

40、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41、可誉而不誉,非仁也。——《墨子·46章耕柱》

42、一念开明,反身而诚——《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

43、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

44、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4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4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经·第七章》

47、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4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外篇·刻意》

49、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5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6)

——国学经典手抄报没计图 50句菁华

1、《大学》

2、《老子》

3、《庄子》

4、《三字经》

5、《弟子规》

6、《心经》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10、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豳风·七月》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1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14、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1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8、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2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2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2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25、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2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

2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8、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30、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3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3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36、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3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3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9、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40、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41、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42、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43、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44、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

45、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

4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

47、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48、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49、《礼记 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0、《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国学经典名言 50句菁华(扩展7)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集 40句菁华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3、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

4、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6、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8、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0、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13、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

16、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周易》

17、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1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

2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23、器满则倾,志满则覆。——《韩非子》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2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3、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

3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35、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墨子》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3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39、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

4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