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

首页 / 诗词 / | 2022-12-03 00:00:00 励志,古诗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3、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翁森《四时读书乐》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6、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8、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1、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13、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1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1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1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2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2、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33、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6、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4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励志劝学的古诗 2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1)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3、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4、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8、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9、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0、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1、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3、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15、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16、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1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8、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19、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一个坏习惯,他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

20、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2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23、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24、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25、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7、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0、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31、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2、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33、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34、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35、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3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9、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4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4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7、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4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50、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名姓?——归庄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2)

——劝学惜时的古诗句 50句菁华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病起》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

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

8、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1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1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

14、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1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7、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20、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1、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地上行。――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2、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23、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刘克庄《戊午元日二首》

24、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25、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

26、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王守仁《元夕二首》

27、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崔允《花马池咏》

28、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9、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高观国《解连环.柳》

30、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潘希白《大有.九日》

31、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32、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3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34、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35、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36、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涂《春夕》

37、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38、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39、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0、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古意》

41、为报今年春色好。――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42、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44、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4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4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47、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48、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49、青春花姊不同时。——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5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3)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志不强者智不达。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4、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5、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8、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1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12、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1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15、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1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18、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0、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1、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2、学者,路慢兮兮,取且难,克之则成,屈之则败。

23、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24、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27、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28、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2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30、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勤勉会补之不足。

31、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2、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33、世上并没有用来激励工作尽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嘉奖工作结果的。

34、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35、将来胜利之日,我们可能活着,可能已死去,但我们的纲领是永存的,它将使全人类获得*。

36、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37、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

38、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39、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40、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生存,学会了享受这一切,但不是人人都享受这种漫长的学习。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4)

——励志的诗句古诗 50句菁华

1、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2、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

3、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6、、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7、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8、5、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

9、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6、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17、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9、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20、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1、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2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23、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苏轼《念奴娇·中秋》

2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5、*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6、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27、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2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34、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____*《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3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郑燮《竹石》

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佚名《论语十二章》

38、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3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4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43、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4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45、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4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48、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4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5)

——励志的经典古诗词 40句菁华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5、顷刻墨云压大江,人言烟雨莽苍苍。扁舟一叶迎风浪,不问谁家又霸王。——何永沂《长江三峡游草·其八》

6、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语录·下》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

9、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1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1、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1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和董传留别》

1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6、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京镗《定风波》

1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1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0、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1、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2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2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2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7、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32、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3、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3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5、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3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6)

——古诗励志的句子 40句菁华

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5、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8、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9、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2、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7、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1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2、*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3、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25、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30、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3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32、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3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4、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35、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36、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37、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38、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

39、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40、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励志劝学的古诗 40句菁华(扩展7)

——孙权劝学赏析 40句菁华

1、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2、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3、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4、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5、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6、但:只,仅。

7、及:到了…的时候。

8、过:到;到达。

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10、何:为什么。

11、大:非常,十分。

12、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13、更:重新。

14、以:用

1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6、劝人要讲究策略。

17、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8、即是课文中所说的掌权谋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实不然。我们研究一下,如果袁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字和当涂高有着牵强的联系就称帝,显然过于草率,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不至于这么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当时袁术控制着当涂县,如果是因为此,就说得过去了。如果解释为掌权管事,显然袁术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权利。

19、劝学要有策略,要会巧妙劝说。文中孙权开篇以责任使命告诫吕蒙读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又以自身相比,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学效果显著,使吕蒙不得不服。

20、人应自主学习,不应让别人督促。

21、诗歌的前两句写了诗人的那些动作?

2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主张?

23、诗歌的写景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有什么特点?

24、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5、全诗哪两句最能体现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7、诗人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28、邪[yé]:通“耶”,语气词。

29、及:到了……的时候

30、见事:认清事物。

31、别:离开。

32、为:成为

33、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思。

34、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5、今:当今。

3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37、吕蒙始学

38、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掌管要职,应该学习。

  B、 孙权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说服了吕蒙学习。

  C、 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指那些妄自尊大的人。

  D、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出了学习对个人修养、对治国都有重要性。

  山中杂诗

39、别:离开。

  赏析:

  道理启示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孙权劝学赏析4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40、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赏析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孙权劝学赏析5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