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5、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13、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1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老子《道德经》
1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20、"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经》"
21、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22、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
23、“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24、“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9、治人事天,莫若啬。
4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8、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49、“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5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老子名言名句 60句菁华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泰。
16、“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8、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2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3、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3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39、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1、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3、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4、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6、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4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50、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5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5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5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55、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6、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57、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9、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
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德经》
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8、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29、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人的`大智慧。
3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2、“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33、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7、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4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4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4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8、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49、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0、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31、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3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3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3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50句菁华
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3、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4、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8、朽木不可雕也。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16、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8、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2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2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7、过,则匆惮改。
38、听其言而观其行。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4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4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4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46、“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4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48、“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4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5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学习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2、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3、不要逃避问题,你的问题会掌控你的人生轨迹。
4、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
5、世界上最宝贵的除了良好的心里素质,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勤奋。
6、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7、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8、对于学习新知识,茫然、固执、不自信是自负的表现。
9、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2、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方法。
13、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5、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16、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17、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8、课下的你“生龙活虎”般活跃,希望你课上的你活跃得如龙如虎,活泼的你挺可爱!
19、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20、永远不要被阴云吓倒,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敢于接受挑战,我们的心就会得到冶炼,我们的前路就不会永远黑暗。
21、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 维纳
22、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培根
23、人生的悲哀不就是同样的弯路每个人都得走一遍吗?
24、汪曾祺曾经形容,吃芦蒿的感觉就像是春日坐在小河边闻到春水初涨的味道。
25、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6、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9、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1、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3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3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35、凡是现实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现实的。
36、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37、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3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於心。
39、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泽东
40、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列宁
41、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XXX
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43、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苏联 高尔基
44、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4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7、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4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0、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感恩的名言名句 50句菁华
1、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
2、每一盏熄灭的心灯后面,都有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而点亮那盏灯,有时候只需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如果我们都不忘点亮身边的一盏心灯,世界将会充满希望和光明。
3、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4、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5、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
6、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7、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8、绿叶清无限,归根感恩情。
9、当你站在巨人肩上时,请你务必记住:是一个巨人撑起了你。
10、感恩是灵魂的防腐剂,付出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香甜的。
11、感激就像甘露既滋润了被感谢者的心也滋润了感谢者的心;感激像太阳照亮了人间,驱除了黑暗寒冷,感激是心灵之桥,她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孤独。心抱感激内心才不会变得冷漠麻木,才会变得纯洁亮溢。感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她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之语,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即可。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3、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14、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5、春天,似春雨浸润心灵;夏天,似夏风启迪智力;秋天,如秋果孕育成熟;冬天,如冬雪呵护生命。我们,像树苗茁壮成长,老师,是园丁默默耕耘。
16、感恩活动并不只是每年的十一月,而是一颗种子,它早已经在我们心中发芽。不懂表达不要紧,那就行动起来吧!
17、记得小时候会站在院子里的石榴树旁,等着您来叫我去吃饭;总会想起小时候,您送我去幼儿园的点点滴滴。您会让我调皮,任性,却是那么的爱我,哪怕后来您病得有些糊涂了,还那么疼我,现在,我考上大学了,奶奶,您在天堂里看见了吗?奶奶我想您了!
18、天空因云朵而美丽,山川因河流而美丽,花朵因绿叶而美丽,生活因为有你而美丽,感谢你我最好的朋友,愿我的友谊地久天长。
19、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
20、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苏联谚语
2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2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23、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2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
25、用真诚浇灌友谊;用感激浇灌亲情。
26、心存感激的人,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27、让感激的射线延伸到浩瀚的苍穹,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一道永恒的记忆。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9、星星能照亮夜空,感恩可掂量自我。感恩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怀有感恩之心,才能包容全世界、
3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31、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33、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3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谚语
35、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恩师,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
36、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3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8、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9、红尘轮回众生顾,因果循环有定数,放下屠刀虽成佛,愿坠三途灭千魔。
40、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1、动、静、乐、寿。(谚语)
4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43、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44、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45、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46、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47、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48、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4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50、感恩是用一颗充满爱的心来感受,是用一颗宽广的心来体会,使用一颗感谢的心来对待。
——老子的名言警句 50句菁华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8、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0、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8、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7、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2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30、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3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0、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4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4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4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4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4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4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4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100句老子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老子名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老子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老子名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9、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0、老子名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老子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3、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4、老子名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5、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9、老子名言: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0、老子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1、老子名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2、老子名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3、老子名言: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4、老子名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6、老子名言: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7、老子名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8、老子名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9、老子名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0、老子名言: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