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3、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4、亭前格竹
5、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6、王学: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7、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8、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1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1、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1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1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14、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1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1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传习录》
17、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1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1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20、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21、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22、战争总是异常血腥和残酷,不要说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将军也很容易惊慌失措。东晋成帝朝的左将军司马流,参战前就非常惊恐,以至于吃烤肉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儿,结果打仗时被杀身亡。
23、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2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25、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26、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7、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静。
28、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29、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30、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池仲容,不是我要杀你,而是你不愿善终,自取灭亡,以至天要杀你,你认命吧。
31、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32、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33、多少个不眠之夜,当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他的脑袋里总是充满疑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生弹指一瞬间,譬如朝露,生若蜉蝣,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当这个时候,死亡的恐惧总是会涌上他的心头,使他不敢继续想下去。
34、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35、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36、弱者制造麻烦、违法闹事,强者动用权力、*镇压。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别说法律,神也无法阻挡人们放大自己利益边界的热情,直到它遭遇更强大的阻力。
37、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38、一个*,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39、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40、真正的贼在专制制度中,专制制度有贼性才使贼与专制制度同生共长,滔滔不绝。既然历史的治乱兴替严丝合缝地遵循“血酬定律”,通过暴力**夺取的*不具备足以服众的合法性,那么你能革他的命,我为什么不能革你的命?
——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40句菁华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4、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王阳明
5、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阳明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7、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
8、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王阳明
9、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王阳明
10、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11、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王阳明
1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1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
1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
1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
17、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18、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
19、圣人处此更有何通?——王阳明
20、“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
2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阳明
22、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23、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
24、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
2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2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2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29、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30、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31、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 《传习录》
32、“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33、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
3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读易》
3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36、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37、知善知恶是良知。
38、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0、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王阳明经典语录 40句菁华
1、立学、立言之着,立德、立身之典。
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3、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4、知善知恶是良知。
5、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知行本体,即是良知。
8、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9、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1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11、切勿得失横在胸中。
12、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3、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14、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6、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17、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8、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爱于是日又有省。
19、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20、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所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21、‘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22、约礼’即是“惟一”。
23、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24、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问立志。
25、日间工夫觉纷扰,则*。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26、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7、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说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
28、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中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
29、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30、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表,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31、蓍固是《易》,龟亦是《易》。
32、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33、道无方体,不可执著。欲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34、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35、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分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3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37、圣人如天,无往而非天,三光之上天也,九地之下亦天也。天何尝有降而自卑?此所谓大而化之也。贤人如山岳,守其高而已。然百仞者不能引而为千仞,千仞者不能引而为万仞。是贤人未尝引而自高也。引而自高则伪矣。
38、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39、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著不循,讲人欲来顿放著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4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如冬至一阳生,必自一阳生而后渐渐至于六阳。若无一阳生,岂有六阳?阴亦然,惟有渐,所以便有个发端处,惟其有个发端处,所以生。惟其生,所以不息。譬之木,其始抽芽,便是木之生意发端处。抽芽然后发干,发干然后生枝生叶,然后是生生不息。若无芽,何以有干有枝叶?能抽芽,必是下面有个根在,有根方生,无根便死。无根何从抽芽?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墨氏兼爱无差等,将自家父子、兄弟与途人一般看,便自没了发端处。不抽芽,便知得他无根,便不是生生不息,安得谓之仁?孝弟为仁之本,却是仁理从里面发出来。
——王阳明名言 40句菁华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知行合一。
4、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5、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6、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7、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8、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9、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10、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11、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2、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13、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15、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王阳明
16、学为圣人之道,学以致良知。——王阳明
17、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
18、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1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20、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王阳明
2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2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24、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阳明
25、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王阳明
26、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王阳明
27、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王阳明
28、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王阳明
29、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王阳明
30、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阳明
31、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王阳明
32、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王阳明
33、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王阳明
34、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阳明
35、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阳明
36、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王阳明
37、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王阳明
38、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王阳明
39、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王阳明
40、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王阳明
——《论语》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我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2、当仁,不让于师。(应对着仁德,就是教师,也不一样他谦让。)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5、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我,只怕自我不了解别人。)
1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我站得住,也要帮忙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我过得好,也要帮忙人家一同过得好。)
18、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我,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终凋谢的。)
2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22、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24、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8、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9、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37、子曰:“有教无类。”
3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4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佛经经典名句 40句菁华
1、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你再不堪,也是独一无二,无须自轻自贱。
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3、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4、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7、生活如品荼,冷暧皆自知,人生在世,也许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无论生活所给予你的,是困苦,还是欢喜,是挫折,还是收获,做人,要做一个懂得感恩之人,要做一个心存善念之人,善良之人,自有上天来保佑,懂得感恩之人,一生都会好运相随。
8、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9、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0、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11、人生于世,立足于天地之间,做人,要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即经得起风吹雨打,也扛得住困苦挫折,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谦虚之心态,贫穷之时,不忘雪中送炭之情,富贵之时,不忘一起打拼的伴,困难之时,不忘鼎力相助的手,做人,要做善良人,心存善念者,必是有福人。
12、你的爱不在天上在世间,你到俗世中将望的第一眼就是你这份不朽的尘缘?那化解冰雪的容颜。
13、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面对得失,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困扰。所以,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的心。
14、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5、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16、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7、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1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2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3、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24、人人如人,况若无人,此为小道。
2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7、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8、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3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3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33、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4、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5、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6、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38、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9、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40、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经典名句名言 40句菁华
1、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2、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3、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期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但丁
4、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有机会读书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5、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6、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读书人自己看来是凄凉的,在某些有权位的人看来,读书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无,有所谓也无所谓。所以,只有读书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15、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自己懦弱害怕别人嘲讽你活该
22、看过了太多的挫折,连自己都不会哭了。
23、若是你一贫如洗,我会是你最后的行李。
24、有些人,遇不见,是错过,遇见了,是过错。
25、多少时候,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刚强。
26、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27、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28、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29、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30、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31、王雎鼓翼,仓庚哀鸣。
32、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33、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34、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35、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
36、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37、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3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西宫秋怨》
3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
40、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经典名句摘抄 40句菁华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青雀西来,嫦娥报,道佳期近矣。 —— 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8、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麽模糊,曾经那麽坚信的,那麽执着的,一直相信着的,其实什麽都没有,什麽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笑我们这麽傻,我们总在重复着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9、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在失去时后悔,为什么没有抓住。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明知道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10、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11、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12、有些女人。会让人觉得,世界上无人舍得对她不好。然而,这个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着的好。
13、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14、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15、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16、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17、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
18、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19、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20、外文总是到国外去念进步更快。
21、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22、永远跑在下属的前面——权力领导、情义领导都不如才能领导。
23、忍一时,争千秋形势比人强时,必须忍。
24、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
25、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26、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
27、小心突然升温的友情——对待这种友情的正确态度是:不推不迎,礼尚往来。
28、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29、拥有远见比拥有资产重要,拥有能力比拥有知识重要,拥有人才比拥有机器重要,拥有健康比拥有金钱重要!
30、最酸的感觉不是吃醋,而是没权吃醋,轮不到你吃醋。
31、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32、如果认为自己所有的目标都已达成,那只能说明你的目标还不够远大。
33、真的坏人远没有假的好人可怕,生活中最该防备的是披着善人外衣的小人。
34、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注意,千万别丢脸,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尊严。
35、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总是要求别人做到,凡事换位思考,理解是金。
36、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人,才能赢得多少人。
37、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只要有母亲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38、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39、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老舍 《二马》
40、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老舍 《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