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2、失事容易,得事艰难。
3、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4、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5、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6、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7、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8、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9、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10、亲戚远离乡,弟兄高打墙。
11、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12、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13、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14、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15、水不*要流,理不*要说。
1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17、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18、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19、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20、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21、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22、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23、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24、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25、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
26、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7、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
28、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29、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0、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30句菁华
1、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2、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3、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90%选择C五月初五,10%选择了A八月十五。
5、在关于“你会补充下列对联吗?”70%学生能够按照楹联的格式正确补充,30%学生填错或不会填。
6、在关于“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社团有何看法?”95%学生同时选择了ACD三个答案,即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C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D学习传统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学习和继承;5%学生选择B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大。
7、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8、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9、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10、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
11、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12、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13、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14、太昊陵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15、分工明确,强化责任意识。主要为资料收集,组织协调,过程记录(拍照,摄像,录音,笔记),后期制作(争取实践完成拍出一部视频作品)
16、有备无患,确保安全第一。每次活动做好出行准备,包括服装、药品、避暑用品等,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好充分的预案工作。
17、集中学习形意拳资料,对形意拳的源流,发展,特点有一定了解。
18、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对形意拳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举措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19、个人感悟:每位队员将自己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整理为个人的实践心得。
20、各小组要保管好活动经费支出的发票或相关收据
21、遵守组织纪律,按时完成实践内容并明确活动目的,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需求
22、活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不得擅自进行危险性的活动
23、遵守实践队作息时间安排,在活动过程中不得迟到、早退
24、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要衣着大方、整洁,合乎大学生的衣着标准,不损害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5、队员要树立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和废品、不随地吐痰等
26、队员要吃苦耐劳,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饮食、住宿等困难要勇于克服
27、调查数量:90份
28、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
29、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30、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
——关于传统文化的名言 30句菁华
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2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2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4、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2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2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文谚语 30句菁华
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4、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
5、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6、家不和,外人欺。
7、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8、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11、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12、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13、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
14、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15、手艺是活宝,天下饿不倒。
16、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
17、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8、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19、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20、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
21、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22、居家要俭,行旅要慎。
23、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24、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25、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26、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
27、若要发,种西瓜。
28、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9、有理赢,无理输。
30、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
——云南省“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60句菁华
1、张三将他的qq签名改成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由于提倡“性恶论“而经常被人们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 进行比较?()
3、下列成语,与佛教无关的是()
4、下列不属于蹴鞠另一个名称的是()
5、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
6、*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
7、“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下列哪个人物说的?()
8、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的是魏晋名士()
9、旒,指的是古代帝王、诸侯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根据其身份的不同,数量也不同,诸侯一般是九旒,天子是()旒。
10、不少史学家都把哪一年视为*造纸术真正诞生的元年?()
11、清康熙年间,与尚可喜、耿精忠共同对抗朝廷,史称“三藩之乱”的是( B )。
12、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哪一次?( C )
13、相传仓颉造字时,惊天地、泣鬼神,天降谷子,称作“谷雨”,人们把这一天
14、严格意义上说,青铜不是纯铜,而是一种铜合金。()
15、古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记事,产生了“甲骨文”,后来随着冶铜技术的进步,人民又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也称“铭文”。()
16、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解释汉字起源的著作。()
17、官学是指由封建朝廷或者地方官负直接举办或管辖的,由官方出资的学校教育系统,主要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
18、我们生活中习惯说的“陶瓷”,实际上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烧成温度不同。()
19、算盘是*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方的运算。()
20、以明清以来流行的样式为例,古典家具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即卧具、坐具、 承具、庋具、杂具。()
21、官帽椅定型于明代,其形类似明代的官帽,故得名。官帽两侧有大帽翅,官帽椅搭脑两头、扶手两头的位置各伸出一个头,故也称作“四出头”。()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是()
23、《庄子》现仅存郭象注本保留下来的()。
24、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 其总因也??我*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25、佛教的创始人是()
26、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不与项羽有关()
27、下列诗句描写有误的是()
28、“曳尾于涂”的典故与谁有关()
29、下列哪一属性为阳( )
30、黄道婆将从崖州引进的小纺车改造为“脚车”,使它能“一手三纱,以足运轮”。黄道婆对纺织工艺的革新()
3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
32、“临川四梦”指的是()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33、被后人称为“南戏之祖”的作品是()
34、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35、*古代雕塑按照其服务功能不同可分为陵墓雕塑和()
36、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是()
37、佛教的雕塑起源于()
38、雕塑艺术是用各种可塑、可雕、可刻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这表明()
39、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雕塑则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其人像雕塑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雕塑偏重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上述现象表明,文化通过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
40、古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现在略有不同,一日两餐,第一顿称为朝食,也叫()
41、入世精神是*历代优秀士大夫身体力行的人生追求。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42、( A )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
43、阿诗玛的故乡是在( A )。
44、《庄子》分为外篇、内篇和和杂篇。外篇是庄子的思想精华所在。()
45、三国时期,以道家清净养生、无为治世为主的黄老学向宗教化发展,又与方仙道结合,行成了黄老道,行其术者被称为方士。()
46、八支正道又称为八正道、八圣道,是四圣谛理论中“集谛”的重要内容。()
47、古时候的弓箭有个别名,叫“鸟号”。()
48、*传统文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之中有所谓的四门雅艺“琴、棋、书、画”,“画”居其首。()
49、古人种稻有①浸种②耕地③插秧④收割⑤除草⑥入仓⑦持穗等流程,请给出正确的顺序()
50、*古代传说中的蚕神是()
51、下列在洛阳建都的朝代,组合正确的是()
52、“六朝圣地,十代都会”指下列哪个城市()
53、伊洛瓦底江的东源恩梅开江,其上游叫( B ),发源于*,流经怒江西北部后进入缅甸。
54、漏壶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目前较常见的漏壶,往往只有受水壶而没有泄水壶。()
55、秦代将()三国北方边地的长城加以修缮、连缀、增筑,用以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56、云南著名历史学家( A )先生说:“云南之名,初仅一县,后为一郡,又后称一省也。”
57、都江堰由()三部分组成。
58、火药最初是用来制造()的,为节日增加热闹、欢乐的气氛。
59、后人在泥活字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用()和()替代胶泥,使活字印刷术在明清时盛行,
60、古代称筷子为“箸”。()
——*传统谚语俗语 40句菁华
1、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你绕着走。
2、吃得急,咽得慌,又伤胃,又伤肠。
3、饭前刷碗洗手,饭后刷牙漱口,四净做到,百病没有。
4、过了九月九,大夫袖了手,家家吃萝卜,杂病何处有。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精忠报国。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9、七成收,八成丢。
10、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11、雪打菊花心,柴米贵似金;
12、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13、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14、桃养人,杏害人,李子行里埋死人(吃桃有益,杏多吃有害,李子要少吃)。
15、家有百棵树,零花年年有。
16、洗头洗脚,顶上看病吃药。
17、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18、丈母娘见女婿,炖个老母鸡。
19、亲戚若要好,银钱少打搅。
20、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2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2、过五关斩六将。
23、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
24、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25、路不*,众人踩;事不*,大家管。
26、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27、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落雨如过冬。
28、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29、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30、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31、雨夹雪、下不歇。
32、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33、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34、打坝修岸,涨水无患。
35、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
36、整秧田,不用问,田*如镜,泥烂如羹。
37、人怕胎里瘦,苗怕根不肥。
38、冬天多刨地,春天苗子齐。
39、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40、土是本,水是命,肥是劲。
——传统文化的标语 30句菁华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5、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6、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7、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8、培养*魂,树立*心。
9、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0、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1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12、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13、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14、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15、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16、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7、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8、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天下。
19、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0、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21、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2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23、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
24、弘扬优良传统,感悟优秀文化,创建魅力家园。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7、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28、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9、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30、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维护*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
——传统文化励志名言 30句菁华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3、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7、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2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3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传统文化歇后语 30句菁华
1、兔的尾巴——长不了
2、挨刀的鸭子——乱窜
3、芝麻开花——节节高
4、蛇吃黄鳝——比长短
5、鲤鱼跳龙门——高升
6、泥鳅上水——争先恐后
7、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8、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9、草鞋无样——边打边象
10、落水麻绳——先松后紧
11、墙上栽花——高种(中)
12、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13、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14、老中医把脉——慢慢地摸
15、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16、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17、雷公劈蚂蚁——以大欺小
18、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19、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20、决了口的水渠——放任自流
21、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22、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23、跋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24、麻油苏豆腐——下了大本钱
25、撅着屁-股看天——有眼无珠
26、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
27、老子纳妾儿姘居——一窝不正经
28、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29、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30、旧鞋踏狗屎——提不得;提不起来;别提了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 30句菁华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8、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3、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1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7、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2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7、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