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

首页 / 句子 / | 2022-12-03 00:00:00 弟子规

1、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3、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5、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6、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7、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8、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9、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0、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11、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2、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13、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14、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6、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7、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18、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19、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20、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21、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22、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23、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2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2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26、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27、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28、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29、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30、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1)

——《弟子规》全文译文 40句菁华

1、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2、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3、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4、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5、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6、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7、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8、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9、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10、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11、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12、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13、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14、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15、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16、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17、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1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19、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20、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21、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22、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23、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24、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2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26、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27、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28、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29、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30、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31、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32、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33、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34、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3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36、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37、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38、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39、表情:形体语言得当,表情自然大方,诵读形式有创意。(2分)

40、脱稿:(2分)。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2)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30句菁华

1、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3、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4、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5、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6、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7、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8、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9、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10、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1、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12、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13、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14、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1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16、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17、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18、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9、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20、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21、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2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2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24、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25、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26、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27、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28、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2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3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3)

——《三字经》与《弟子规》 30句菁华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3、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5、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6、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7、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8、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9、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1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11、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12、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13、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14、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5、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16、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17、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

1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19、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20、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22、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23、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24、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25、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6、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27、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28、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29、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

30、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4)

——形容山多的成语及解释 60句菁华

1、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2、重岩叠嶂:嶂是屏障之意,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

3、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4、箕山之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5、山行海宿——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6、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能够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7、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8、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9、移山跨海——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10、铁壁铜山——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11、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12、名山胜水——见“名山胜川”。

13、枕山臂江——谓依山傍水。

14、枕山襟海——靠山依海。

15、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

16、水满金山——见“水漫金山”。

17、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18、庐山真面——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19、邈若河山——同“邈若山河”。

20、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1、劚山觅玉——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22、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23、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24、猛虎出山——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25、誓山盟海——同“山盟海誓”。

26、气吞山河——气势能够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27、东山复起——同“东山再起”。

28、回山倒海——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29、锦绣江山——形容完美的国土

30、尺山寸水——每一小块山水。

31、退如山移——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32、寿比南山——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33、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34、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35、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36、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37、山木自寇——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38、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9、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完美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完美事物中突出的。

40、堙谷堑山——见“堑山堙谷”。

41、堑山堙谷——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

42、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43、铁桶江山——比喻牢固的*或地位。

44、冠山戴粒——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

45、山陬海澨——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46、倒山倾海——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47、山川米聚——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48、开山始祖——见“开山祖师”。

49、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50、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51、跨山压海——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52、银山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53、山珍海错——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54、名山事业——指著作。

55、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56、危峰兀立:就是高高的山峰直直的耸立着。

57、山川震眩:眩:看不清楚。形容斗争激烈。

58、堆积成山: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59、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60、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5)

——aabb形式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50句菁华

1、委委佗佗:雍容自得的样子。

2、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

3、林林总总:形容众多。

4、袅袅婷婷: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5、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6、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7、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8、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9、唯唯否否: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10、煦煦孑孑:指小仁小义。

11、洋洋洒洒: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12、悠悠荡荡: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13、悠悠忽忽: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14、鱼鱼雅雅: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15、巴巴劫劫: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16、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17、抽抽噎噎:形容低声哭泣。

18、楚楚谡谡: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19、大大咧咧: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20、噩噩浑浑:指质朴忠厚的样子。指上古之世。

21、沸沸汤汤:水奔腾汹涌的样子。

22、纷纷拥拥:指纷乱拥挤。

23、服服贴贴:指让人信服或物品*整。

24、干干翼翼:勤勉敬慎。

25、赫赫巍巍:显赫高大的样子。

26、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27、昏昏浩浩:苍茫浩渺。

28、混混噩噩: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29、继继承承: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30、继继存存: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31、继继绳绳: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32、拉拉扯扯:以手牵牵拉拉。借指拉扯私欲关系。

33、拉拉杂杂:指杂乱无条理。

34、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35、十十五五:①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指每十里五里。

36、斯斯文文:形容举目文雅。

37、啼啼哭哭:哭泣不止。

38、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39、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40、庸庸碌碌:庸:*庸。指*凡无奇。

41、战战栗栗: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42、逐逐眈眈:觊觎的样子。

43、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44、安安逸逸: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45、渺渺茫茫:辽阔无际的样子。亦指模糊;不清楚。

46、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47、暮暮朝朝:犹言日日夜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48、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49、轰轰烈烈: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50、元元本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6)

——词语及解释意思 50句菁华

1、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

2、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3、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4、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

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6、白素:白色。白色的生绢。

7、彩翠:鲜艳翠绿之色。

8、仓黑:青黑色。仓,通"苍"。

9、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10、潮红:脸颊泛起红晕。

11、赪素:红与白。谓色彩缤纷。

12、赤褐:像紫铜一样的颜色。

13、翠碧:青翠碧绿。

14、黛蓝:深蓝色 。

15、豆绿:绿色,如同青豆一样。

16、鹅黄:指淡黄色。

17、二蓝:浅蓝色。

18、发绀:皮肤或黏膜呈现青紫色。由呼吸或循环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缺氧引起。也叫青紫。

19、皓白: 雪白;洁白 。

20、赫赤:深红;火红。

21、黑翠:黑色翠玉。形容青黑色。

22、黄纁:赤黄色。

23、灰黑:浅黑色。

24、焦黄:干枯而发黄。

25、皎白:指月光明亮洁白 。

26、皦白:洁白。

27、枯黄:干枯焦黄。

28、蜡黄: 像蜡一样黄。

29、蓝青:颜色名。

30、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指绿色。

31、毛蓝:比深蓝稍浅的蓝色。

32、霉黑:谓物受潮湿而发霉变青黑。

33、米黄:米色。

34、米黄色:一种近似白色,但稍带淡灰色或淡黄色的颜色(如奶油、牡蛎,原色哔叽);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

35、明黄:正黄色。

36、浓翠:深绿。

37、缥红:红绿色彩。

38、青黝:青黑色。

39、沈黑:亦作"沉黑"。犹黑沉沉。

40、水红:指稍深于粉红色的颜色。

41、水绿:很浅的绿色。

42、素彩:亦作"素采"。白色的光彩。指月光。

43、缇紫:犹朱紫。形容宫室华丽。

44、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

45、鸦青:暗青色。即鸦青钞。珍宝名。

46、银色:银白色。白银的成色。

47、幽翠:深绿。指葱茏的草木。

48、郁翠:苍翠,浓绿。

49、月蓝:淡蓝色;月白。

50、涨红:突然变为红涨(例如脸色),尤指羞红。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7)

——初中语文四字词语整合及解释 40句菁华

1、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2、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3、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4、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5、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人民的*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义:正义。

6、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7、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8、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9、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10、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11、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12、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13、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14、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

15、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16、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涂:泥沼;炭:炭火。

17、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和悦愉快。

18、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19、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采:精神;神色。

20、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21、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事情终止。这里指停止竞选。偃:放倒。

2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手指拿东西。

23、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24、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2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26、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鲜:新奇。

2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意见的人并没有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可以拿听到的话来警惕自己。

2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个缺点就改正,没有就在以后注意。

29、挑拨离间: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制造隔阂,使互相猜忌,产生矛盾。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离间:拆散,隔开。(课文中: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30、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逐渐推进。循:按照

31、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风烛:风中之烛)

32、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33、月朗星稀:月光明朗,星星稀少。

34、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白无故

35、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36、世人瞩目:世界上的人都注视(目)。

37、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38、威武不能屈:在权势、压力面前不屈服。屈:屈服。

39、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0、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8)

——带有马字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

1、下马冯妇: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2、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3、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也泛指阴谋篡权。

4、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5、脱缰之马: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6、犬马之决: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7、四马攒蹄: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8、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9、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10、素车白马: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11、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12、驷马轩车:见“驷马高车”。

13、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14、马仰人翻: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15、马上功成:指凭武功建国

16、驷马莫追:见“驷马难追”。

17、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18、鲜车健马:见“鲜车怒马”。

19、野马无缰: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20、马齿徒长:见“马齿徒增”。

21、【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23、【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24、【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25、【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26、【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27、【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28、【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29、【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30、【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31、【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32、【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33、【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34、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35、骑马找马: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36、金马玉堂:金马:汉代金马门,是学士待诏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37、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38、童牛角马: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事物。

39、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40、溜须拍马:比喻讨好奉承。


《弟子规》完整篇及解释 30句菁华(扩展9)

——磨练意志的成语及解释 40句菁华

1、砥名砺节:名:名誉;节:节操。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誉和节操。

2、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3、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5、日锻月炼:指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6、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7、砺世摩钝:激励世俗,磨炼愚钝。同“砺世磨钝”。

8、砥廉峻隅: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9、砥廉峻隅:峻:高峭。通过磨砺,使可分解更加分明。比喻磨炼自己使品行更加端正。

10、砥砺名节: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11、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2、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13、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4、刮摩淬励:刮摩:磋商,磨炼兵器。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15、磨砺自强:磨砺:在磨刀石上磨擦,比喻磨炼。自己刻苦磨炼,使自身强大起来。

16、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17、坚韧不拔:韧:柔软而结实。拔:移动。形容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18、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19、砥行磨名:磨砺德行与名节。

20、发愤自厉: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

21、昂首挺胸

22、心坚石穿

23、奋勇当先

24、精诚所至

25、奋勇前进

26、披荆斩棘

27、毛遂自荐

28、顶天立地

29、百尺竿头

30、专心致志

31、一往无前

32、逼上梁山

33、勇往直前

34、凿壁偷光

35、铁杵成针

36、海枯石烂

37、百折不回

38、呕心沥血

39、持之以恒

40、程门立雪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