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从我做起,向我看齐。
2、保障用水,服务到家。
3、和谐供水,真诚服务。
4、供水为百姓,服务融真情。
5、供水你我他,一线连万家。
1、德不孤,必有邻。
2、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3、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4、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1、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惟独它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2、周瑜号称“一步三计”,却总失算于孔明的“三步一计”。计不在多,而在高。
3、有记者问:“你在企业中应当是什么角色?”张瑞敏答:“第一,应是设计师;第二,应是牧师。”
4、我能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是最漂亮的。
5、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1、诚信立足,创新致远。
2、用我们行动连接你我他。
3、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4、点燃自己,拼搏铸就辉煌。
5、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1、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2、宗子 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亲戚 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5、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1、经得广,知得多。
2、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3、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4、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
5、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1、城市,用法制说话。
2、城市我的家,法制靠大家。
3、创法制城市,建和谐家园。
4、创法制社会,建和谐城市。
5、法制城市,和谐社会。
1、百思无疏,身体力行!
2、特别的房产给特别的你。
3、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4、树过硬品牌,做一流房产。
5、让你省时,省心,更省钱!
1、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2、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3、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
4、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5、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1、品质生活随享,健康食材上门。
2、格外绿香,云净乐享。
3、城市绿色菜园——双福农贸。
4、绿色好生态,创享新食代!
5、有机私房菜,吃出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