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宋朱熹
2、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宋朱熹
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宋朱熹
4、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
5、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宋朱熹
6、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7、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宋朱熹
8、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近思录》
11、活到老,学到老。
1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1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15、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16、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心遭暗想。
18、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19、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20、春日——朱熹
21、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
22、菩萨蛮——朱熹
23、水调歌头——朱熹
24、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2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全集·开拓新诗歌的路》
2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27、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2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0、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龚自珍《己亥杂诗》
3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32、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4、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朱熹《性理精义》
35、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3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3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39、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40、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宋朱熹
1、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