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2、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7、问佢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9、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1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11、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12、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1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1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17、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8、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1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20、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21、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2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2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4、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25、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26、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27、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28、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29、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30、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31、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32、礼即理也。
33、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朱熹《劝学文》
3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5、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36、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四书五经》
37、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诚意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朱熹《四书五经》
38、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茶坂》
39、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朱熹《四书五经》
40、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