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段介绍了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请至少写出两点)
2、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比方介绍了卷云轻而薄的特点,使说明通俗明白,语言活泼生动
4、选文用美丽和 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 ____相对比,说明云__ 的特点。(2分)
5、根据云的不同特点,给下面的云各写一个比喻句。(3分)
6、因为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7、美丽、能预测天气
8、(略)
9、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10、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⑤处填天气状况是。(4分)
11、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3分)
12、第二段文字采用了的说明方法。(3分)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3分)
1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分)
15、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6、不能。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但也有意外情况出现。(意思对即可)
17、“略”
18、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特点的掌握。甲文字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积云介绍得更生动、更形象。而乙文字的语言较朴实过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高积云的特点说明得更加清晰、准确、科学。
19、学会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
20、通过学习懂得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1、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2、掌握p166—167 30个生词 4、作者简介:
23、看视频。
2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2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26、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27、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是 现象,说明是 本质。
28、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总。并用“‖”标出层次。
29、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
30、云的特征是什么?
31、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32、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出本段的中心句。
34、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5、文段的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句中的还一词怎样理解?
36、形态、特征。
37、文段的第一句。本段说明了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8、①使文章鲜明生动;②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便于记忆;③使说明更简洁、准确。
39、略
40、⑴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⑵预先露出来的迹象。2、⑴生动说明⑵*实说明⑶生动说明3、C4、⑴打比方⑵打比方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5、⑴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实。7、⑴一个人在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⑵略,符合要求即可8、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9、总--分--总10、比喻、排比、对比11、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12、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13、C14、红色;紫色15、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16、征候,先兆17、B18、举例子、作诠释、引用19、A20、略21、装饰、铸器、杀菌、防灾、食用。22、①千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②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6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23、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24、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作引用25、士兵的餐具不具有杀菌能力。26、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某些生物食用的金属;举例支撑。27、①大气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②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28、①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或空气低浓度高);②空气向水*方向流动。29、扩散层;空间(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空气由浓到稀)30、①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成风;②对流层中有大量水蒸气和尘土之类微粒,遇冷而成云、雾、雨、电。31、①调节地球昼夜温差,使之适于人类生存;②为地球抵挡陨石、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40句菁华
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2、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3、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4、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5、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6、青蛙叫,大雨到。
7、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8、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10、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1、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12、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13、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15、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16、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17、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18、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19、燕子低飞要落雨。
20、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21、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22、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23、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4、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25、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6、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27、山戴帽,大雨到。
28、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29、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30、、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31、、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32、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33、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34、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35、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36、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37、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38、柱石脚下潮有雨。
39、*过河,大雨滂沱。
40、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看云识天气谚语 40句菁华
1、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4、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5、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7、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8、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9、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10、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11、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12、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13、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4、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7、泥鳅跳,雨来到。
1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9、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20、二月二,龙抬头。
21、早晨东云长,有雨但是晌。
22、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23、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24、燕子低飞要落雨。
25、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26、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27、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28、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29、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30、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31、一日南风三日曝,三日南风狗钻灶。
3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3、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34、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35、星星密,雨滴滴。
36、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37、棉花云,雨快临。
38、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39、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40、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云识天气谚语大全 30句菁华
1、东风急,备斗笠。
2、云下山,地不干。
3、星星明,来日晴。
4、炮台云,雨淋淋。
5、鸡进笼晚兆阴雨。
6、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7、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8、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9、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0、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11、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12、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13、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14、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15、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16、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17、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18、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9、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20、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1、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2、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23、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24、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25、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2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2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28、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29、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30、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50句菁华
1、D
2、说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各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向往。(或说明他笔下的理想之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
3、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6、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表现出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7、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8、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9、桃花源中人曾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渔人外出后竟“诣太守”,谈谈你对渔人做法的评价。
10、陶渊明在此文中不是寄托了社会理想吗?请问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2、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13、翻译句子。
1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
16、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的生活。
17、“略”。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
1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19、村中人见到渔人,先是“大惊”,然后听了渔人的回答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招待。这些描写说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民风淳朴。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21、示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情境要合理,描述要生动,否则应酌情扣分。)
22、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23、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5、【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
26、(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
27、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
28、(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9、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安宁不满。
30、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2、提示:(1)环境方面(优美);(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33、(2分)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35、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3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37、(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3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0、处处志之。
4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3、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44、交通:交错相通。
45、怡然:喜悦的样子。
46、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7、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8、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50、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
——《昆虫记》的阅读题附答案 30句菁华
1、《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选文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3分)
2、蝉怎样喝水?(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管子,尖利如锥,收藏在胸部的一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吸管*桶孔,就可以了)
3、(萤)这种稀奇的小动物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
4、萤火虫有两个特点:1(获取食物方法) 2(它尾巴上有灯)
5、一种黑色蜘蛛,叫(美洲狼蛛)。
6、蟹蛛十分(勤快),为了自己的安乐窝,可以孜孜不倦地工作。
7、法布尔被誉为(A)
8、法布尔为写昆虫记(D)
9、法布尔的昆虫记曾获得(B)
10、法布尔曾担任(C)
11、天生攀岩家是(B)。A、狼蛛B、蜣螂C、蚱蜢
12、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B)。A、喉咙发音B、腹部发音C、嘴巴发音
13、《昆虫记》中蟹蛛爱吃(A)。A、蜜蜂B、蝎子C、蝴蝶
14、蜣螂认为绵羊的天赐美食是(B)。A、绵羊的毛B绵羊的粪便
15、《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D)A、象鼻虫、蟋蟀B、蜘蛛、蜜蜂C螳螂、蝎子D、骆驼、恐龙
16、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17、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18、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
19、《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
20、从生到死,萤火虫都是发着亮光的,甚至连它的卵也是发光的。(√)
21、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马上把它刺死。(×) 订正:先要给它打一针*。
22、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靠吃杏叶为生。(√)
23、如果你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这是樵叶蜂剪下了小叶片。(√)
24、人们说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还有一种昆虫也是,那就是蟹蛛。(√)
25、蟹蛛的样子很可爱,却是一个凶狠十足的刽子手。(√)
26、蟹蛛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才去捉,它尤其喜欢捕食蜜蜂。(√)
27、蝉拥有电报线。(×)订正:园蛛拥有电报线。
28、《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田螺)(田螺)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水蛭 )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蚊子)。
29、蟋蟀住宅的特点有(稳固)、(干燥)、(隐蔽) 等。
30、恩布沙是一种细长的、摇摆不定的、奇形的昆虫。(对)
——《一课》阅读答案 30句菁华
1、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
2、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4、①他郁闷不*,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或他郁闷不*,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②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5、把( )中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6、根据短文内容和你的理解,把结尾补充完整。
7、概括回答:学生们和哲学家铲除杂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8、选文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2分)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2分)
10、语言,行动,神态 强烈的爱国主义
11、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12、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染。(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从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先生的爱国精神,小弗朗士才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13、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既写出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又表达了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2分)
15、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3分)
16、我想起了过去美好的往事。
17、*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8、“孩子成长得太顺利并非好事”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30字左右)(3分)
19、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
20、韩麦尔先生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这一举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1、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阿尔萨斯人民被迫与祖国语言告别,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感到悲愤与哀痛。(意对即可)
22、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23、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24、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5、把题目改成最后一课好不好?说说理由。
26、第一段写校长的讲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7、郑振铎心里明白了这最后一课有什么意义?
28、不好。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怀念郑振铎先生的。
29、交待时代背景和事件。
30、略(3分)6.怎样除掉旷野里的杂草(2分) 7.我因为有事去不了, 但是答案你们应该都看到了,明白了之类(3分)8.点点头,微笑了一下,详略之类(4分)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30句菁华
1、“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
2、“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8、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10、答案:B(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3、(2分)(1)我
14、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5、(2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16、C、E
17、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18、前人之述。
19、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20、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21、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22、乃重修岳阳楼(乃:表示两事相承,可译为“于是”“就”“便”。)
2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归依。)
2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25、下列句子的译文,只有两句是正确的,请选出来( )
26、后天下之乐而乐。
27、①dài;②zhé
28、①往,到②有时③在……之前
29、AB
30、A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30句菁华
1、D
2、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描绘了农人们采了满筐、满篮的桑柘之叶喂蚕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农人经营生产与家业的繁忙。用“人家”忙碌却安定的幸福生活来反衬词人的漂泊不定、落拓孤独。更突出思乡之情。
6、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7、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10、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12、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13、江南春风图
14、《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15、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16、答案示例:①积极向上②忧国忧民(2分。每空1分)
17、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19、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0、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2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2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3、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2分)
24、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1分)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难,(1分)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1分)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要人眼目,(1分)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分)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1分)(任答一点即可)
2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写五叔的好,初步呈现了五叔的形象。
B.文中先后两次写到祖母说五叔“可惜死得太早”,表现了祖母对五叔的怀念,也流露出祖母对五叔早逝的伤感。
C.五叔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担心而延误了治疗,当然也有体质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劳过度等因素。
D.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叙述舒缓,语言*实,有助于刻画五叔经历*常、性格*和、行事从容的形象。
26、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27、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①。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②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①眠三:指蚕儿快要三眠了。是蚕儿长得最快的时候。②篝灯:灯笼。
28、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A.三
B.四
C.五
正确答案:B
29、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30、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