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字
3、词语
4、课外多阅读作文,还要积极摘抄名篇名句,积累好词好句。
5、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
1、近看,春雨像是天女撒下的花瓣,滴落在地上树上房屋上,沙沙沙的飘落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干渴了一冬天的大地张开绿色的大嘴,贪婪的吮吸甜润的雨水。
2、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桃红柳绿阳光明媚充满希望的季节。眼前虽然还残留着冬天的痕迹,但处处已显露着丝丝春意。春风春雨春草撩动游人的发梢,与人们嬉戏。哦,你看见春天了吗?它就是那柳丝上的嫩芽,就是那草丛中的小野花。
3、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
4、春天不仅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在春季去公园里游玩,是在适合不过了,春天充满着绿色,充满着新鲜的空气,偶尔,累的时候,去公园玩一趟,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看美丽的的景色,这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5、含苞待放的蕾一个个绽放成甜甜的笑厣,如梦,似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在不经意间流泻的一首春天的诗。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2、小柳树在微风里得意的跳起舞来。
3、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4、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5、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1、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2、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见事:认清事物
5、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熟视无睹 春江水暖 以貌取人
2、博览群书 查漏补缺 晃晃悠悠
3、专心一志 皮肤松弛 声色俱厉
4、一派生气 临阵逃脱 相敬如宾
5、乱作一团 知书达礼 炯炯有神
1、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4、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罗丹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4、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5、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1、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2、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3、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5、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在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幕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咱们点浅笑。
5、海棠果摇摆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允许浅笑。
1、望洞庭──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2、乡村四月——宋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4、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5、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不仅要明确编者选编这一组课文的意图,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注重全体,因材施教。
3、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150个生字。
4、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5、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通过不同组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过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句子。
3、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助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说话要注意姿势,掌握描写欢乐场面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