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2、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寸土不空,粮食满囤。
4、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
5、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1、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2、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3、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90%选择C五月初五,10%选择了A八月十五。
5、在关于“你会补充下列对联吗?”70%学生能够按照楹联的格式正确补充,30%学生填错或不会填。
1、兔的尾巴——长不了
2、挨刀的鸭子——乱窜
3、芝麻开花——节节高
4、蛇吃黄鳝——比长短
5、鲤鱼跳龙门——高升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5、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1、多学习*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2、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3、中华文化五千年,儒家思想永不变,改革创新美名传,水泊梁山曾记得一百零八好汉,*辉煌在眼前。
4、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5、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1、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2、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3、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4、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5、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3、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4、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译:只需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2、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他人的小,缺陷比他人少而自鸣自得。
3、译: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不会感到迷茫,只梦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故弄玄虚,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