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弱不禁风:禁:承受。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2、却之不恭: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3、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4、深谋远虑: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5、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6、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7、棋逢对手:逢:相遇。下棋遇到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8、梦寐以求: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9、水泄不通:泄:排泄。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10、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11、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2、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13、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14、煞费苦心:煞:委。形容费尽心思。
15、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16、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8、凶年饥岁:凶年:年成很坏。指荒年。
19、冰消雪融:像冰一样消融,像雪一样熔化。比喻事物彻底崩溃消失。也用来描写初春的景色。
20、花: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花团锦簇含苞欲放花红柳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21、山*上,应接不暇:山*: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22、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2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24、千沟万壑: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
25、风花雪夜: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26、日丽风和: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27、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28、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29、秋雨绵绵:意思是这雨下的没完没了,也作秋思解释,特别是逆境中的思念。
30、连云叠嶂:山峰高耸入云,重叠连绵。
31、真山真水;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32、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33、秦楼楚馆:泛指歌舞场所。
34、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35、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36、嘲风弄月: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3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38、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39、琪花玉树: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出处:元·杨维桢《梦游沧海歌》:“风光长如二三月,琪花玉树不识人间秋。”
40、丹枫迎秋:很多火红的枫树迎接着秋天的到来,丹:火红;枫:枫树或枫叶。
——论语中的成语和解释 40句菁华
1、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2、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对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隐藏起来。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孔子说:“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4、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民国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5、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示例: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反义词:废寝忘食。
7、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8、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示例:圣人说:“——”,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9、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示例:杨玉如《辛亥革命先着记》第三章:“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不能一革命什么都*等。”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反义词:一步登天。
10、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1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2、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示例: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茅盾《创造》三)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15、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6、*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美,不*之恶。”示例: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之恶、掠人之美。
17、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18、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近义词:待价而沽。
19、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示例:*《改造我们的学习》:“——,脆而不坚……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金玉其表、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反义词:表里如一典故:《左传·文公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20、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示例:“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2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2、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23、杀身成仁: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24、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25、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示例: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严复《原强》)
2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示例:“他真是一个——的小人。”(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27、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8、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0、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31、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32、理屈词穷: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33、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34、能近取譬: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譬,打比方。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35、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杀身成仁: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37、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38、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9、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八字的成语和解释 30句菁华
1、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2、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3、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5、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民都有责任。
7、见怪非怪,其怪自害: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
8、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9、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10、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1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1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14、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15、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16、成则为王,败则为虏:成:完功,成就;虏:俘虏。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阶下囚。
17、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18、拿贼要赃,拿奸要双: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20、风高放火,月黑*: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21、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2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看到山上的树木杂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3、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2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25、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26、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2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28、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欲:打算;固:通“姑”,姑且;与:给予。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29、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3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解释 30句菁华
1、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2、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3、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5、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6、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
7、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8、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9、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10、别忘记,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11、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3、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14、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15、非读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
16、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17、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
18、现在努力了,你将会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将征服你。
19、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20、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
21、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
22、漫长的岁月,既毁坏了坟墓,又损坏了墓碑,可是光阴对于书却无能为力。
23、我宁可因饥饿而死,不愿发表那没有分别的,不加思考的作品,不要责备我。
24、学习并不是有兴趣就可以的,它还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26、应当用深刻的知识的火炬来照耀劳动,应该对劳动加以思索,而提到最高的程度。
27、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
28、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29、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30、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词语及解释意思 60句菁华
1、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
2、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3、吹胡子瞪眼:〖解释〗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4、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5、痛心疾首:形容伤心悔恨之极,也形容怨恨之深。
6、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7、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8、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9、酒酣耳热:形容饮酒到高兴的时候。
10、妄自菲薄:过份地轻视自己,不知自重。
11、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12、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13、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4、白丹:白色的美石。亦泛指彩色的美石。
15、逼红:指用火把金属烘烤发烫而呈红色。
16、澄碧:清澈而碧绿 。
17、橙色: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波长610毫米的辐射线可作一般观察。
18、赤褐:像紫铜一样的颜色。
19、翠碧:青翠碧绿。
20、翠彩:亦作"翠采"。青绿色。
21、蛋青色:像青鸭蛋壳的颜色
22、发青:因变化而显现青色。
23、宫紫:紫色颜料。因宫中多用之,故称。
24、寒碧: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丛丛浓密的绿荫。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25、赫赤:深红;火红。
26、黑缁缁:黑黑的样子。
27、灰色:黑色和白色混和成的一种颜色。
28、火赤:火红的颜色。
29、焦黄:干枯而发黄。
30、燋黄:同"焦黄"。
31、洁白:品行清白純正。純白 。
32、金色:一种*均为深黄色的颜色。
33、卡白:煞白。
34、蜡黄: 像蜡一样黄。
35、蓝青:颜色名。
36、烂红:深红。指落地的红叶。
37、练色:美色。指修练得道者的美好容色。指白色。
38、毛蓝:比深蓝稍浅的蓝色。
39、霉黑:谓物受潮湿而发霉变青黑。
40、霉黧:形容面垢黑。
41、浓翠:深绿。
42、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43、品绿:像青竹那样的绿色。
44、青红: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
45、青缥:青白色的丝绸。古时常用以制成书囊﹑书衣或书卷标签。青翠色。
46、青色:一类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特指三补色中的一色。
47、轻碧:浅绿。
48、轻黄:鹅黄,淡黄。指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的涂饰物。盛行于六朝。指黄芙蓉花。
49、黢黑:形容很黑 。
50、通黄:很黄;十分黄。
51、宛黄:黄黑色。
52、鲜黄:鲜明的黄色。
53、血紫:紫红色。
54、幽碧:深绿色。
55、郁黑:谓因湿热郁积而变黑。
56、湛蓝: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57、涨红:突然变为红涨(例如脸色),尤指羞红。
58、朱红:正红色。
59、炎:引申为红色。
60、橙:柑橘的黄色。
——四字词语带解释 50句菁华
1、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2、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3、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像牛毛一样。
4、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5、久经沙场:古代时的战场;长时间征战战场。形容实际经验丰富。
6、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7、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8、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9、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10、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11、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12、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3、呼风唤雨: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势力猖獗。
1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15、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6、惹人讥笑:让别人嘲笑。
17、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18、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9、别有深意:另有一番深远的含义。
20、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1、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22、人迹罕及: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23、渊停山立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24、一命呜呼: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25、久别重逢:分别很久后再次相见。
26、暑去寒来: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指一年已经快过去了,时间流逝快。
27、漫不经心:说话办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8、无言以对: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
29、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0、耸膊成山 〖解释〗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31、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32、山寒水冷 〖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33、山高皇帝远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34、入宝山而空回 〖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35、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36、箕山之志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37、海沸山摇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38、挥汗如雨:把流的汗一挥,就像下雨一样,形容汗多而大。后多形容天热,出汗多。
39、高山仰之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40、十分炎热:夏天阳光强烈,极度的'热。
41、登山涉水 〖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42、三伏暑天:指夏天。
43、安若泰山 〖解释〗形容极其*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44、秀水明山 〖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45、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46、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47、重山复水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48、指山卖磨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49、渊亭山立 见“渊渟岳峙”。
50、阴山背后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景色优美的诗词 40句菁华
1、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4、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报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7、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9、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0、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2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24、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5、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2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7、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28、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29、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30、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31、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32、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3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3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36、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浪淘沙》
37、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棹歌》
3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39、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40、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