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3、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____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3、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4、长相思,长相思。——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5、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风缓月圆夜,炮竹连宿宵。不为去岁人,只作佳人告。岁岁复年年,何向寄柳梢。年年复岁岁,却报黄昏早。董郎犹有时,百鸟筑鹊桥。叹将杜宇心,泠风自知晓。——古堡长烟《元宵夜》
4、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5、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2、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3、“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暂”字有何表达效果?(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用的好在那里?
5、赏析诗词语言。赏析诗词语言,要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诗词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比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就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形象。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3、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5、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唐·刘驾《苦寒吟》
2、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4、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
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3、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5、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
1、《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4、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